-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蛏子的养殖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 (Lamarck)的养殖 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虫先”。 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 《本草求真》谓: “蛏,性属阴体,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 缢蛏作药膳食疗: 产后虚损少乳:蛏肉250g,黄酒适量,蒸后煮汤服食。 化疗、放疗后口干烦热:蛏干、干菜各30g,共煮食,连食3-7天。 中暑、血痢:蛏肉和刺瓜同煮熟食。 咽喉肿痛:蛏壳捣细,水漂洗净后晒干,同冰片吹喉。 缢蛏的营养成分(每100g鲜品): 水分88g,蛋白质7.2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2.4g,灰分1.3g,钙133mg,磷114mg,铁22.7mg,碘0.19ug,维生素B10.02mg,维生素B20.01mg,尼克酸1.7mg。 课程纲要 缢蛏的养殖生物学 缢蛏的苗种生产 缢蛏的养成生产 缢蛏的养殖生物学 分类地位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竹蛏科 (Solenidae) 形态特点 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 足发达,从侧面看,似斧状,末端正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蹠面,有强大的钻穴能力。 内脏团位于身体背部,深入足内。 外套膜三孔型,水管发达,外套窦深,呈“U”形弯曲。 自贝壳顶斜向腹缘中部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缢蛏”名字的由来),壳薄,前后端不能完全包被软体部。 消化系统:唇瓣、口裂、食道、胃、消化盲囊、肠、直肠、肛门。 呼吸系统:本鳃1对,真瓣鳃型。 循环系统:心脏具有1心室2心耳,存在于背部围心腔中。血液无色。 排泄系统:肾脏1对,位于心脏下方两侧。 生殖系统:位于内脏团外表面,成熟时包被整个内脏团,有的还伸入足部。 发生特点 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成熟性腺雌性呈乳白色,雄性微呈黄色)。 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第二年性成熟。繁殖季节,辽宁为6月下旬,山东为8-9月,浙江、福建为9-11月,盛期10月。(注:缢蛏的性腺发育,书P.253) 产卵及受精:一次成熟,多次产卵。产卵量与个体大小直接相关,壳长5cm个体,一次产卵量一般为几十万粒(怀卵量约为100万粒左右)。精子鞭毛型,成熟卵子圆形,卵径为88微米左右。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水温20-25℃,8-15min PF出现pb1,约6h PF,发育至担轮幼虫;约1d PF,发育至面盘幼虫(D形幼虫);7-10d PF,下沉附着变态成为稚蛏,至第二年繁殖季节即可参与繁殖。 注:缢蛏幼虫的浮游习性 缢蛏精、卵直接产入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至下沉附着变态前营浮游生活,其浮游期的长短与理化环境有关,特别是水温的影响更为明显。水温21-25℃,浮游期为6-9天。 早期的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在水体表层分布多,后期相反。 营浮游生活的缢蛏幼虫,其分布受潮流、风力与风向的影响。主流经过和下风处缢蛏幼虫数量相对较多,这样受惠于潮水的来复流的内湾海涂,便成为蛏苗的生产基地(如浙江省的宁海、象山、乐清等地)。 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泥砂上。 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263)。 潮汐与附着:大潮时,潮区较高的苗埕附着较好,小潮时,潮区低的苗埕附着多。接近平潮时至平潮过后的一段时间附着最多。 潮区与附着:中潮区特别是中潮区上段附苗较多,低潮区和高潮区附苗较少。 潮流与附着:在港道的两侧,和开港引流的苗埕,蛏苗附着量多。潮流疏通还有利于底质的改良,冲刷和去掉浮泥,蛏苗附着量大。但流速太大,初附着的蛏苗,足丝微弱,易被水流冲走。 底质与附着:早期蛏苗需用足丝粘着在物体上,因此,纯淤泥底质是不出苗的。底质含砂量大,早期苗附着较多。(但是,适于附苗的场所,并不一定都适于以后的穴居生活) 风浪与附着:一般下风口的附苗多。但是如果下风口的苗埕受风浪正面的袭击过大,影响到埕面的稳定性,也不利于埕苗的附着和生活。 生态特点 分布及生活习性 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适宜温度8-30℃,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适宜海水比重1.005-1.020,在此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缢蛏是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