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本论文设计对水嘴底座的冲压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水嘴底座工艺以及模具的分析,设定了三种工艺方案,从中选取了一个最佳工艺方案,经过分析计算,本工件选用冲孔落料复合模。本论文中对于毛坯尺寸冲裁力拉伸力推件力顶件力等都有一系列的设计。并且运用CAD绘制出了模具总装配图以及一些零部件的设计。通过了本次冲压模具的设计,让我对于冲压模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的重要性,通过模具装配图以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让我对AUTOCAD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水嘴底座;冲压工艺;复合模; 冲裁力;
Abstract
This thesi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the faucets base of stamp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ucets base technology as well as mold, set three processes, select from one of the best craft program,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workpieces punchingblanking composite modulus. In this paper the blank size blanking force tensile force pushing a force the top pieces have a series of design. And the use of CAD drawing mold assembly diagram and some parts of th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stamping die for stamping die, let m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pay attention to some details of the importance, through the mold assembly drawing and the related components in the design of AUTOCAD also let m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Keywords: water nozzle base, stamping process; compound die of blanking force;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冲压模具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1
1.2 模具发展及我国模具现状 2
1.3 未来冲压模具发展趋势
第二章 水嘴底座工艺设计 4
2.1 水嘴底座拉伸件展开设计 4
2.2 水嘴底座工艺性 6
2.3 水嘴底座的工艺设计 7
2.4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7
2.5 工件精度的确定 7
第三章 底座工艺性和相关参数设计 8
3.1 工作零件及刃口尺寸计算 8
3.2 各部分工艺力的计算 11
3.3 冲裁件的排样 14
3.4 压力机的选取 16
第四章 冲裁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8
4.1 非标准件的选取 18
4.2 标准件的选取 21
4.3 推件装置的设计 23
4.4 导向装置的设计 24
4.5 模柄的设计 26
4.6 确定模架结构 26
4.7冲模安全 27
4.8模具装配图 28
第五章 总结 29
参考资料 30
致谢 31
第1章 引言
1 .1冲压模具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算机逐渐进入了模具生产的设计、制造、管理等各个领域;辅助进行零件图形输入、毛胚展开、调料排样、确定模具尺寸和标准、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输出NC程序等工作,使得模具设计、加工精度与复杂性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当前国际上计算机(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发展几何图形系统满足零件和模具的要求;在CAD)和CAM)的基础上建立生产集成系统(CIMS);塑性成形模拟技术开发专家系统和智能CAD)等。 随着,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代就将CAD/CAM)技术应用于汽车覆盖件的设计与制造;20世纪70年代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和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分别开发了连续模设计系统MEL和冲空弯曲模系统PENTAX;1982年,日立公司研制了冲裁模CAD系统。到20世纪80年代,模具CAD/CA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冷冲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1.2模具发展及我国模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