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 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一)亚心理健康的含义 健康心理学根据心理测验统计结果、症状分析、个人内心体验等方面来评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健康与不健康来表达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事实上,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态。 现代人陷入亚心理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 ①焦虑感——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无助; ②罪恶感——自我冲突,有一种无能、无用感; ③疲倦感——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 ④烦乱感——感觉失序、一团糟; ⑤无聊感——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 ⑥无助感——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 ⑦无用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疚。 1、重视快乐的价值; 2、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3、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4、抒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5、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6、掌握此时此刻的时空; 7、确定生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 8、降低期望水平、缓慢冲刺脚步; 9、追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 10、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 11、尊重自己,亲近别人; 12、积极主动,分秒必争。 (一)情感素质。 (二)人际关系素质 (三)意志素质 (四)开拓创新素质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高智慧 (二)高抱负水平 (三)高心理压力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内心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学会分享、接受和给予 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心理条件 (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自我同一性,学会合作,这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一)躯体化因子得分与社交回避得分显著相关,表明社交回避的行为与躯体化因子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少大学生在自述社交回避烦恼时,其描述的症状常常有失眠、厌食、乏力等躯体症状。 (二)抑郁因子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遇到高抑郁低交往动机与交往水平的案例,尤其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多属于抑郁因子得分偏高的学生,改善社交认知,提高交往频率,培养交往能力是降低抑郁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团体辅导在改善交往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效果显著的原因。 (三)焦虑因子得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焦虑程度高的大学生在社交中往往表现为回避的社交态度与行为或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相反,社交回避与苦恼又常常是造成焦虑的重要原因,二者交互影响。 (四)恐怖因子得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在人际交往中,恐怖因子得分高的学生常表现为社交回避,即使不得已而发生的人际交往也常常让他们感到苦恼,因为在交往中,他们常表现得较为自卑,缺乏自信,因而无法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极力回避人际交往,再加之缺乏成功的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能,处理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造成交往的恶性循环。 (五)偏执因子得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偏执因子得分是本次测量得分阳性排列第二位的因子,表明大学生偏执倾向较严重。偏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为交往面较窄,容易因为交往中的某些自认为重要的因素而影响交往的质量,倾向于自我中心,对他人的心理状态与特点缺乏客观的评价与理解,固执己见,既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效果,更对心理健康起了明显的负面作用。所以偏执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六)在本次测量结果中,敌对因子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没有显著相关,与我们的设想不相吻合,在咨询实践中,我们很自然地认为敌对因子得分高的学生必然会对社交抱回避态度,而在社交中的苦恼也较多,这可能与我们的选样有关,但在人际信任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相关比较中,人际信任与敌对显著相关,人际信任低的学生敌对倾向明显。这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