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艾青教学目标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DOC

第二十五章艾青教学目标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五章艾青教学目标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

第二十五章 艾青 教学目标: 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知识点: 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基本主张、艾青的《诗论》。 重点难点: 1、 艾青诗歌的成就与特色 2、 艾青诗歌在现代诗歌史上的意义。 本章论评著名诗人艾青。用专章评介的诗人除了郭沫若,就是艾青,足见其文学史地位的重要。学习这一章,不妨与前后有关诗歌的三章联系起来,以更好地梳理现代新诗发展的过程与趋向,同时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艾青在诗歌史上的意义。本章要点是理解艾青诗歌的成就与特色,方法是捕捉其诗歌中常见的中心意象,同时,尽可能体味与把握艾青诗歌中反复回旋的忧郁的情绪及其内涵。最终要思考艾青是如何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所逐步达到的“历史的综合”。 一、艾青的历史地位 1、艾青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出生时母亲难产,加之算命先生断言他“克父母”,从出生起就被视为“灾星”,送到一个贫苦妇女“大堰河”家抚养,直至五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大堰河”给他的慈母般的爱及亲生父母的冷漠和歧视是童年留给艾青最大的感受。1928年艾青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创作第一首新诗《东方部的会合》,不久因参加左翼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牢狱生活使艾青从绘画转入诗歌创作。在狱中,创作诗歌《透明的夜》(1932年9月)、《芦笛》(1933年5月)和《大堰河――我的保姆》(1934年5月作)。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6年11月,诗集《大堰河》出版。1938-1945艾青由武汉转战到西安、重庆、延安等地,积极参加抗战,在这期间,创作长诗《向太阳》(1938年5月)、《他死在第二次》(1939年春末)、《吹号者》(1939年5月)、《火把》(1940年5月作)和《雪里钻》(1941年9月作);出版诗集《北方》(包括1937年7月6日创作的《复活的土地》、1938年1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3月的《北方》、1938年11月的《我爱这土地》)、诗集《旷野》(包括1940年1月作的《旷野》、《冬天的池沼》及1940年9月的《树》)和著作《诗论》(1941年9月出版)、诗集《黎明的通知》(1943年5月出版)。 建国后艾青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1953年出版)、《黑鳗》(1955年出版)、《春天》(1956年出版)、《海岬上》(1957年出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1980年出版)、《域外集》(1983年出版),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1980年出版)、《艾青抒情诗选》(1983年出版),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1980年5月出版)和《雪莲》(1983年出版)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1996年5月5日,艾青在北京因病去世。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O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散文集和译诗集等,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2、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艾青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进入抗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现代大众,又能走向世界。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戴望舒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 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 1、土地与太阳。 埃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意象,这组意象有多层含义。首先,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民的赞歌。其次,这组意象还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在《北方》中,诗人道出自己的心声:“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在《旷野》中又写道:“我始终是旷野的儿子”。把这种刻骨铭心的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最动人的则是《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即使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再次,这组意象还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