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节 货币政策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七章 货币政策 本章讲授了货币政策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传导与效应;重点在于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优缺点评价。 第七章 货币政策 7.1 货币政策目标 7.2 货币政策工具 7.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 7.4 货币政策效应 7.1 货币政策的目标 7.1.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7.1.2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7.1.1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1.物价稳定:3%-5%物价上涨率 2.充分就业:不超过4%-6%的失业为充分就业 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前两种一般归结为自然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7.1.2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通货膨胀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 4.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5.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伴随着国际收支逆差 6.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性经济增长,机器排挤工人 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 相机抉择 单一规则 7.2 货币政策工具 7.2.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7.2.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7.2.3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7.2.4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局部性政策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7.2.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率政策(Reserve Requirement) 2.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3.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1.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作用机制 优缺点 作用机制 (1)数量机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影响货币乘数 (2)具有预告效应:影响居民与企业预期,使之配合或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需要 优缺点 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具有较强的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能力,快捷有力。 缺点:效果影响深且巨,易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和大起大落,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用起来不太灵活,影响其效果;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强制力;对各银行影响不一(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小) 政策分析 1.2003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从6%提高到7%。1998年3月(13%调到8%)、1999年11月(8%调到6%)两次下调后的首次上调 2.2004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内控与违规状况、支付危机等。 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 3.2004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在西方国家普遍降低或放弃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却将之作为经常性工具来使用,如何认识? 政策背景:贷款过度膨胀,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经济有出现局部性过热的苗头 差别的含义:针对贷款规模增长过快,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控制风险能力较差,抗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