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对气候变迁政府应有之国土复育作为林盛丰实践大学建筑系副教授.ppt
面對氣候變遷政府應有之國土復育作為 林盛豐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2010, 04, 22 前言: 八八水災之警訊 氣候變遷+殘破的國土=台灣不敢面對的真相 近年來,學界針對氣候變遷對台灣降雨模式的改變已有共識。台灣未來的總雨量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降雨天數將大幅減少。 換言之,未來台灣遇雨成災、不雨則旱的機率將大幅提升。 2005年,世界銀行出版的報告”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中指出,台灣可能是世界上最易受到天然災害衝擊的地方. 台灣約有73%的人口,是居住在有三種以上天然災害可能衝擊之地區。 近年來全球環境變遷、氣候異常現象,使得天然災害頻率增加、強度增強,位於高危險地區的台灣,未來的災害風險更大為提升。 依據中研院最新的研究,氣候變遷造成台灣平均氣溫每上昇攝氏1 度,強降雨將增加1.4倍,其後果是坡地災害與水患發生將大幅提升。 台灣的地質年輕脆弱易崩塌,而10年前的921震災造成土石鬆動,坡地災害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只要遇上較大的雨量,土石流與崩塌極易發生 台灣現在有超過1,500條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居住在土石流警戒區的居民高達3萬5千人左右。 根據工研院調查921地震後,全國崩塌地面積高達50,752公頃,去年莫拉克風災又造成39,492公頃之新崩塌,產生高達12億立方米之泥砂(約650座101大樓) 這些泥砂約有12億立方米仍然殘留在坡地上,另外約12億立方米淤積在河道或水庫中, 未來幾年的大雨,將輕而易舉地重創台灣。坡地災害的成因除了前述因台灣地質年輕易崩塌外,更大的根源在於山區的人為開發。 一.一個典型之國土規劃困境-石門水庫集水區之 豪大雨效應 石門水庫為一在漕水庫,其集水區因氣候變遷導致水土保持困難,復因高山農業,觀光活動及產業道路導致嚴重之水土破壞,造成北部區域供水不穩定. 雨量與地質:上游白石溪、泰岡溪、塔克金溪流域(尖石鄉) 高山農業過度開發之狀況 桃園縣復興鄉上巴陵地區高山農業開發情形 產業道路引起之崩塌 因應聚落、農業、觀光等拓展開發,而必需不斷闢建山區道路。 不當闢設道路造成邊坡破壞,水土保持設施施作不良,引起坡地崩塌。 災害原因分析 二.當前台灣國土規劃課題 中央山脈保育軸,即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為台灣生態與國土保育之基礎,保育對策仍未完備。高海拔地區高山農業及觀光發展所衍生之開發行為導致過度建設,違反永續發展原則.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及觀光局套裝旅遊路線也常有過度開發之虞. 西部主要河川行水區河谷,為生態網絡之生態廊道.上游地區之保育作為不足,中下游則多已人工化,導致生態網絡破碎.主要水系之土地使用長期以來與水爭地,未能以流域,集水區等宏觀角度進行永續規劃。 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引發嚴重之土石流.中部地區九二一地震後,土石鬆動,每遇豪大雨常常釀成土石流災害.尤其大甲溪上游因九二一地震造成之土石鬆動及數次颱風暴雨之侵襲後,累積了數量龐大之崩落土方,造成下游地區極大之威脅。 西海岸嚴重人工化,潮間帶及近海生態破壞殆盡. 中部沿海地區地層下陷情況嚴重,甚至可能影響高鐵行車安全。 城鄉地區缺乏以永續觀點之整體規劃. 都會地區河川流域行水區人工化及雨量集中,週邊山坡地或農地轉為建地導致淹水頻率增加.都市地區容積過高,熱島效應惡化. 農地釋出未能整體規劃導致耕地破碎,農村景觀及空間架構崩解,農村地區之生活及文化特色快速流失,農業地區之生態保育 三.國土規劃制度面之課題 欠缺具法定效力之國土計畫。全國及縣市未作土地使用整體規劃,欠缺宏觀國土規劃願景。 未能有效整合水、土、林業務。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中央與地方兩級政府各行其是,缺乏整合性計畫以確保集水區及水庫之永續發展。 部門計畫缺乏國土計畫之指導。各部會就其本位主義執行業務,交通建設相當程度主導了國土的發展。都會地區缺乏協調都會區域重大基礎建設之機制。 城鄉地區之發展缺乏永續發展、成長管理之理念.農業發展地區之土地使用秩序快速崩解,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性無法確保. 國土保育地區應以保育及保安為最高指導,環境敏感地應限制開發.但常被各種公私部門之開發行為突破. 四. 兩個重要政策工具:國土計畫法及 國土復育條例 針對台灣之空間發展課題, 有兩個重要政策工具. 目前均仍處於草案階段, 未完成立法. 國土復育條例回應國土保育保安狀況劣化之急迫性課題,針對遭破壞之區域進行快速而有效反應之政策工具. 國土計畫法以國土之永續發展為目標, 將台灣之國土, 劃為三大分區, 即國土保育區, 農業發展區及城鄉發展區. 若國土法通過, 全國及各縣市將進行國土規劃, 是台灣首度針對國土進行全面之空間規劃, 意義深遠. 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