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诗论思想《沧浪诗话》主要内容妙悟.pptVIP

论苏轼诗论思想《沧浪诗话》主要内容妙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诗论思想《沧浪诗话》主要内容妙悟.ppt

第四编 宋金元文论 第一章 北宋诗文思想 1、北宋前期的时文和古文之争 在反对时文的过程中,有两种倾向: 道学家:柳开、石介 文学家:欧阳修(反对晚唐五代浮靡卑弱文风、反对“西昆体”、反对“太学体”) 2、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论和梅尧臣的“平淡”论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情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穷而后工 政治上受到压抑、挫折,遭遇困境,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却使诗人能深入体察现实,忧思悲愤,进而兴于怨刺,用诗歌唱出心声,写出情感充沛、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这种观点受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的重大影响。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诗兴犹不忘,禅心讵云著。所以得自然,宁必万缘缚。 ——梅尧臣诗句 这里的“平淡”,是精心锻造而无人为痕迹、工巧之极而归于自然的理想境界,所谓“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 3、苏轼的文学思想 散见于他的诗文题跋中,自成体系。主要贡献在于创作论,受庄学、禅学影响较大。 苏轼受欧阳修、梅尧臣较大影响,赞同“穷而后工”、“自然平淡”说。 如: “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诗须要有为而作。” “天下之至文,……如风水相激,自然成文……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1)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 “知”,即对事物的认识;“能”,即运用艺术形式对事物的表现。苏轼也称之为“道”和“艺”。 “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这与《庄子》中“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吕梁丈人蹈水”等意思相近。 (2)论艺术意境的创造 重视“虚静”和“物化”。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 观身卧云岭。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清。 ”(《送参寥师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 推崇“象外之景”、“言外之意”,钟情于陶、柳、韦等诗人。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则不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评韩柳诗》 另外,《书黄子思诗集后》也有重要论述。 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迹,蕭散簡逺,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顔、栁,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 至於詩亦然。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絶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髙風絶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逺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栁宗元發纎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圖,﨑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髙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 (3)形象创造 要求形象必须“随物赋形”、“传神”。 “随物赋形”,即合乎自然造化,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来表现。 “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曰神逸。”(《书蒲永昇画后》) “随物赋形”的关键点,是要达到“传神”: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还重视形象创造中的想象力和灵感问题。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3、黄庭坚诗论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创作论: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做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惠洪《冷斋夜话》引) 强调向前人学习,然后融会贯通,营造新的诗歌境界。 在江西诗派的影响下,北宋后期诗话迅速发展起来。价值较高的有:陈师道《后山诗话》、惠洪《冷斋夜话》、范温《潜溪诗眼》、叶梦得《石林诗话》等。 第二章 严羽《沧浪诗话》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