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孩子出露才华时
当孩子出露才华时
当孩子出露才华时
赵忠心
ldqu;捧杀rdqu;就像是一把ldqu;软刀子rdqu;
有的孩子,智力发达,聪明过人,在很小的时侯,就在某个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成为引人注目的早慧儿童。比如,识字早,识字多,、诗歌写得好,或毛笔字写得好,或画儿画得好,或钢琴弹得好、歌儿唱得好、舞蹈跳得好,等等。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连连获奖。
当今,在我国社会上,浮躁的现象处处可见。在儿童教育上的一个重要表现是,ldqu;小书法家rdqu;、ldqu;小钢琴家rdqu;、ldqu;小画家rdqu;、ldqu;小作家rdqu;、ldqu;小诗人rdqu;、ldqu;小歌唱家rdqu;等等,高帽子满天飞。这些在某一方面暂露头角的孩子,所到之处,都是掌声、鲜花、荣誉。如此过誉,究竟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上打上什么样的烙印?在思想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很值得家长冷静思索。
小孩子的心灵很脆弱,不堪一击。不论是面对突如其的压抑、打击,还是过誉、吹捧,都缺乏承受能力。有的经不住过誉的考验,开始流露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情绪,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心灵受到了污染。有的ldqu;自命不凡rdqu;,小小年纪就滋长了ldqu;名人的脾气rdqu;。
这类现象的出现,恐怕是善良的人们所始料不及的。ldqu;捧杀!rdqu;就像是一把ldqu;软刀子rdqu;悬在头上,正在威胁着那些才华初露的孩子们!
孩子还没怎么着,家长先ldqu;飘飘然rdqu;起
孩子身上出现这类问题值得关注,但并不可怕。因为毕竟还是孩子,尚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加以引导,不会走太大的弯路。
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的父母,面对ldqu;捧杀rdqu;的危险,失去了应有的警觉。孩子还没有怎么样,父母却先ldqu;抗rdqu;不住了,飘飘然起,就像宋朝神童方仲永的父亲那样。
宋朝王安石有一篇著名的散《伤仲永》,说家乡有个孩子叫方仲永,相当的聪明。他家世代务农,家族中没有读书人。可他四五岁时,却神奇般地能写出非常好的诗,ldqu;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理皆有可观者rdqu;,时人感到非常惊讶,甚至不可思议。但到十二、三岁的时侯,写的诗就大不如以前了。到二十岁时,甚至就完全ldqu;泯然众人矣rdqu;,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什么原因呢?
面对初露才华的孩子,方仲永的父亲不是马上延请名师,有针对性地培养;而是得意忘形,乐不可支,把方仲永当成ldqu;摇钱树rdqu;,带领孩子到处去给有钱人家表演做诗,以求得赏赐。钱倒是赚了不少,结果,却把一个很有才华孩子扼杀在摇篮里。
过分地吹捧会把孩子的才智扼杀在ldqu;摇篮rdqu;里
家长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仅仅是ldqu;才华初露rdqu;,与真正成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必须不断进取,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要时刻提醒孩子,正确认识、估价自己,戒骄戒躁,永不满足,才能达到事业的顶峰。父母要当好孩子思想上的ldqu;哨兵rdqu;、ldqu;警卫员rdqu;、ldqu;领航员rdqu;。要是沾沾自喜于孩子的ldqu;一得之功rdqu;而不能自拔,那对孩子是最大的威胁,弄不好会前功尽弃,毁于一旦。比如,方仲永的父亲就是ldqu;罪魁祸首rdqu;。
有的ldqu;神童rdqu;,不仅一生在学业和事业上一无建树,甚至是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比如,宋朝著名的神童蔡伯郗,三岁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受到宋真宗极大的赏识,曾亲自为其赐诗:ldqu;七闽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圣时。rdqu;并授予ldqu;秘书省正字rdqu;的官职,让他在东宫伴太子(宋仁宗)读书。但蔡伯郗却是不思学习,整天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昔日的才华荡然无存,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靠皇帝恩赏苟活了八十多岁,最终落得个潦倒终生。后世人叹之曰:ldqu;碌碌无为,乞食终生,三岁之lsqu;神童rsqu;安在?rdqu;这种凄惨的结局,与过分吹捧不无关系。
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中国古代就曾出现过不少的ldqu;神童rdqu;(或叫奇童),从小就表现出了特殊的禀赋和非凡的才能。遗憾的是,最后成才者却是寥寥无几。
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人们ldqu;有情地捧杀rdqu;了。面对才华初露的孩子,家长不能盲目乐观。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ldqu;哨兵rdqu;、ldqu;警卫员rdqu;、ldqu;领航员rdqu;
成功的孩子背后,往往有清醒的父母做后盾。
19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卡尔.威特的父亲,在小威特初露才华时,头脑就特别的清醒。小威特当时是相当的聪明,可以说是智慧超人。但父亲却非常忌讳别人称他儿子为ldqu;神童rdqu;。他自己也从不当面表扬、夸赞他的儿子。
有一次,一位督学慕名而,想考一考小威特。老威特虽然同意了,但他跟督学约定一条:
ldqu;不管考得怎么样,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