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相关问题探析.docVIP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相关问题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相关问题探析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相关问题探析   作者:孟志新,全必春,余建民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APCD)的病例,探讨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用APCD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结果 58例APCD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年,按Odom评定标准:优良42例,满意11例,无效5例;优良率为91.4%。 结论 APCD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有效、微创、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Study on related problems of automated 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kectomy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automated 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kectomy(APCD)by analyzing the cases who received APCD procedure.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were received APCD from October 1999 to October 2005. Results 5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5 years in average.By Odom standard,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42 of them were excellent.11 were good and 5 were failed.The effective rate was 91.4%.Conclusion APCD is an effective,safe and minimal-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with quicker recovery and lower cost in treating herniated cervical disc. [Key words] cervical spine;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diskectomy;percrtaneous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响人们健康问题的疾病,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颈椎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往在治疗上以保守治疗、封闭、牵引及手术治疗为主,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我院自1999年9月引进该项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76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46.5岁。经X线、CT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按长征医院标准对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椎病分型[1]:颈型12例,神经根型41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型3例。单节段突出42例,双节段突出13例,三节段突出3例。其中C3~416例,C4~522例,C5~631例,C6~78例。病程2个月~15年,平均5.5年。其中50例术前曾行牵引治疗,26例未行系统保守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日6~8天。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薄枕,保持颈部轻度过伸偏向一侧。用C型X线机定位。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偏左、偏右、中央型)选择穿刺点,偏左突出选用颈前正中偏右侧,偏右突出反之,中央型一般选择右侧(左侧有胸导管)。采用局部麻醉,助手先用食指把气管扳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局麻,切口长约0.5 cm。用穿刺导针(器械选用山东龙冠公司的椎间盘切吸仪)在C型X线机引导下穿刺至突出之椎间隙部,沿导针置管,管径由小到大,旋转式置管,忌直插,沿置管安装工作套管,工作套管不超过椎体的后缘。先用环钻入椎间隙在纤维环上开窗,再用 颈椎髓核钳尽量夹除髓核,而后经套管插入切吸刀切吸冲洗,冲洗液每500 ml中加入庆大霉素16万u可减少盘内感染机会。完毕后,拔出工作套管,切口压迫约10 min,无需缝切口。双节段或多节段突出,在另外的间隙同法操作。 1.3 术后处理 术后除常规抗炎、脱水及神经营养处理外,患者平卧24 h后在颈托保护下自由坐起或离床活动。颈托保护4~6周后即可去除。嘱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并随访。 2 结果 76例行APCD的患者中,58例得到至少3个月以上的随访。疗效评定标准采用Odom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