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doc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 [摘要]《溪山琴况》是中国首部从古琴演奏实践美学切入,并体现儒、道乐教思想的琴学专著,其中,“以和为重”的儒家乐教思想和“淡泊宁静”的道家乐教思想成为中国乐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溪山琴况》 乐教思想 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作为古代琴乐理论的集大成者,总结了琴乐审美的二十四况,不但系统说明了其美学思想,而且从乐教思想的角度讲也属于珍贵的乐教经验总结。由于徐上瀛总结的二十四况在美学观方面呈现出了儒、道结合理念,使得其理论内涵更加符合了中国传统“德艺兼备”及“修心、修身”的乐教思想。 一、《琴况》中“以和为重”的儒家乐教思想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乐教思想中的基本观念之一。《琴况》开篇提出,“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此句在高度概括古琴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天下人”也需要关注“性情”的养成,从而明确提出了儒家“以和为重”的乐教思想。其中,“德协神人”中“德”是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特殊性质,表现为个体的品性和德行,也即“心通造化”之后,个体有了“道”的特殊性,方能使自己的品德与神人相合。 而在此之后,这种“德”又须通过自我修行进而推己及人,教化天下,通过“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来实现世人品性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将品行习得与治民治国统一于一体,使性情与政治达到理想境界。此外 在二十四况中的其他表述中,以“和”为核心的儒家乐教思想也有所展现。如“恬”况中的“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雅”况中的“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等,可以说,《琴况》将古琴音乐中的研究技法切实同心性、品德密切关联在了一起,这种思想不但是对儒家教化理念的继承,并且将这种理念与实际音乐实践中的各种技法、演奏美学都融为一体,在保留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同时又丰富、扩充了“和”的文化内涵。 除了性情、品行之“和”,社会之和、君民之和等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古况中“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淡况中“祛邪而存正”等句,正是肯定了音乐的雅、郑之分,并体现了儒家强调的以礼乐教化民众从而治理国家的思想。 二、《琴况》中“淡泊宁静”的道家乐教思想 道家对古琴音乐的影响主要来自先秦老、庄提倡的虚静无为、恬淡自然的观念。“大音希声”、“至乐无声”的美学观念不但影响着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其音乐实践实现着“淡泊宁静”的乐教思想。 《庄子外篇》有:“古之治道者,以恬养和。生而无以之为也,喂之以和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庄子认为,虚、静、恬、淡为道之至也,养性之道也,以恬淡养护心智,心智与恬淡互养,和谐顺畅也。《琴况》中诸况中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修养功夫及乐教理念,如静况中“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远况中“求之弦中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迟况中“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也,故名其声曰希声”;古况中“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淡况中“ 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溪山琴况》中体现了在演奏技巧、演奏环境、演奏心态、审美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在处理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展现出的人格追求,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真善美与天人合一的原则。其中,既有儒家对个人品行、社会和谐的关注,又有道家关怀自然、修身养性的自我追求,从而体现了一种儒、道音乐审美及乐教思想的融合。音乐表现思想感情、社会和谐,为儒家所提倡;注重自然之和、心性修养,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溪山琴况》中儒、道乐教思想的统一则正是传统文人在精神境界上的追求,也对今天的乐教观念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