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道旧事再现奏谳书一案摭谈-社会学视野.DOC

夷道旧事再现奏谳书一案摭谈-社会学视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夷道旧事再现奏谳书一案摭谈-社会学视野

夷道旧事再现 ——《奏谳书》一案摭谈 Past Things Representation: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one case from “The Book of Zou Yan” 胡鸿保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 社会学系) 提要:《蛮夷律》之名,目前仅见于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张家山汉简保存了一批早已失传的汉代法律文献,为法律史研究提供了真实生动且弥足珍贵的新资料。其中出土于张家山第247号汉墓的《奏谳书》共有竹简228支,记载春秋至西汉初年的案例20余件。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发生的一件诉讼案件中,发现了罕见的传世文本《蛮夷律》佚文。然而学术界迄今对于中国古代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这项专门法规,尚未给予恰当的理解。本文拟从谈论此案例入手,结合民族学及文化批评的有关文献,对“毋忧案”涉及的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内容和历史解读方法进行辨析,以期抛砖引玉,重新审视民族研究的历史特性。 关键词:汉简,《蛮夷律》,超指符号,历史意识,宜都 西方给予中国的是改变了它的语言,而中国给予西方的是丰富了它的词汇。 ——列文森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之案例一,记载了这么一个事件。蛮夷成年男子毋忧因逃避“都尉屯”而被起诉,由夷道官吏审理,因存疑未能判决,该案被上报廷尉。廷尉依法判处毋忧腰斩刑。全部故事原文如下。 【“受致书为屯,去亡”案】 十一年八月甲申朔己丑,夷道[冫介]、丞嘉敢谳之。六月戊子发弩九诣男子毋忧,告为都尉屯,已受致书,行未到,去亡。 ·毋忧曰:“变(蛮)夷大男子,岁出五十六钱以当繇(徭)赋,不当为屯,尉窯遣毋忧为屯,行未到,去亡。它知九。”窯曰:“南郡尉发屯有令,变(蛮)夷律不曰勿令为屯。即遣之,不知亡故。”它知毋忧。 ·诘毋忧:“《律》,变(蛮)夷男子岁出賨钱,以当繇(徭)赋,非曰勿令为屯也,及虽不当为屯,窯已遣,毋忧即屯卒,已去亡,何解?” ·毋忧曰:“有君长,岁出賨钱,以当繇(徭)赋,即复也,存吏,毋解。” ·问,如辞。 ·鞫之:毋忧,变(蛮)夷大男子,岁出賨钱,以当繇(徭)赋,賨遣为屯,去亡,得,皆审。 ·疑毋忧罪,它县论,敢谳之,谒报,署狱史曹发。 ·史当:毋忧当要(腰)斩,或曰不当论。 ·廷报:当要(腰)斩。 笔者所关注的是其中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夷道;(二)《蛮夷律》。以下试分述之。 关于夷道 道始设于秦,“县有蛮夷曰道”。汉承秦制。有论者认为,从汉初到武帝时,道的设废较为频繁,与周围蛮夷的拉锯战过程相关联。对于《奏谳书》这里说的南郡“夷道”,多数研究者考订地望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也有人考证在湖北南漳和宜城境内。如今宜都市的官方网站也认同这种说法,而宜城和南漳两县则并未将此写入本县的历史。(参见附图1) 先秦时期,江汉一带属楚地。而楚当时对于中原华夏,有“我蛮夷也”这样的自称。(《史记·楚世家》)经过多年的“夷”“夏”来往之后,这里的“蛮夷”已非复楚人,而是别有所指。秦汉时期,南郡的蛮夷基本是巴人,与我们现在说的土家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为早期中央集权的帝国,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并不彻底,仍然同时并存有“封建王国”。当时中央所辖的汉郡只有15个(直辖的县约270个),南郡即是其中之一。汉初,是为交通要冲的南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于汉郡区与王国区的交界之处,南临长沙国、东临淮南国,是中央防御诸侯王国的缓冲地带,帝国政府执行强干弱枝政策过渡区域。因此,南郡政区范围很大,控制着长江三峡到武汉的长江中游地区。有研究者指出,南郡区内较高等级城市分布较多,侯国城市的兴废非常频繁,原因在于中央要借此来达到蚕食诸侯王国的目的。由此推测,这一区域的军事行动当不在少数。不过,有研究表明,在高祖五年到十一年间(公元前202—196年),“南郡的封建统治秩序从乱到治,逐渐趋向稳定”。 总之,通过对于近些年来包括张家山汉简和荆州松柏木牍在内的出土简牍的释读分析,学者们对西汉政区地理有了新的认识,与只依赖《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等传世文献治学的时代,已是新旧两重天。 关于《蛮夷律》 “‘受致书为屯,去亡’案”,通常称“毋忧案”,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毋忧案是一起冤案;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本案诉讼程序完整,适用军法也符合汉初的司法要求,所以毋忧案是一则典型的军法案例”。尽管这样的讨论是在“以今释古”,但也还言之成理。可是,通过这不多的文字推衍出《蛮夷律》(与《属邦律》一起)开创了以法律形式调整民族关系的先河,似乎就有点离谱了。 其实,所谓《奏谳书》里发现的《蛮夷律》佚文,要义也就这么十来个字:“《律》,变(蛮)夷男子岁出賨钱,以当繇(徭)赋”。其余多为近义异文,或者研究者的推测和“钩沉”。 那么,汉初立法者真如今天政府那样考虑给予少数民族优惠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