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工安全职业卫生.pdf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化工安全职业卫生

化化工工安安全全工工程程 第四章第四章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 沈沈 海海 民民 电话(670002) 邮箱:shm190726@ 目 录 44.11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 44.22 职职业业中中毒毒 4.3.3 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4.4 防尘防毒的对策措施 4.1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 4.1.1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识别和评价不良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 研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科学。 职业卫生工作职业卫生工作不仅承担着不仅承担着保护劳动者健康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神圣职责的神圣职责,同时也起着同时也起着 保护国家劳动力资源,维持社会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根 据发达国家的防治经验及我国的实践结果据发达国家的防治经验及我国的实践结果,职业卫生工作应更注重职业卫生工作应更注重 治理和改善不良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各种职 业病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发生业性损害发生,而不是局是局限于治疗治疗己患病的劳动者患病的劳动者。 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 识别、治理和改善不良的劳动条件 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预防各种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发生 治疗已患病的劳动者治疗已患病的劳动者 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4大类: 化学因素:包括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等; 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高压、辐射等; 生物性因素:如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劳动损伤性因素劳动损伤性因素::如疲劳过度如疲劳过度、劳动强度过大等劳动强度过大等。 职业危害预防: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有害因素,不一定会发生职业性损害, 只有与劳动者个体因素以及作用条件联系起来,才会造成病损。预 防职业性损害,必须针对上述3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坚持预防 为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工艺选择、平面布置、工程设计、 施工质量、设备选用、生产操作、企业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控制各种有害因素,保护生产环境,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 要求 二级预防亦称疾病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且职业危害有 可能发生时可能发生时,加强通风加强通风、降噪降噪、个体防护等安全卫生措施个体防护等安全卫生措施,降降 低有害因素强度 三级预防亦称诊治预防,即正确诊断,脱离接触,妥善治疗, 防止恶化,促进康复 4.1.2 职业病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 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诊断应由专门机构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确诊患有职业病的 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 职业病分类: a. 尘肺尘肺 ff. 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 b.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g. 职业性眼病 c. 职业中毒业中毒 h. 职业性业性耳鼻喉鼻喉口腔疾病腔疾病 d.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i. 职业性肿瘤 e.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j. 其他职业病 4.2 职业中毒 4.2.1 工业毒物的基本概念 毒物定义及来源: 毒物: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 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 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气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 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者。 在化工生产中,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原料、中间体、成 品、副产品、废弃物等等。 毒物的形态: 在一般情况下,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常以以下五种形式逸散于 车间空气中车间空气中 粉尘: 漂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的固体微粒 烟尘: 悬浮在空气中直径<0.1μm的固体微粒 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