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考工记》周王城规划及空间模数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工记》周王城规划及空间模数探究

《考工记》周王城规划及空间模数探究【摘 要】 通过对《考工记》周王城空间结构的研究,归纳其规划结构特色,总结其空间模数体系。运用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周王城的结构布局,提炼出文章研究的重点——周王城空间模数体系,总结其空间模数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空间模数方法在当今城市设计中的运用,从继承发展的视角,诠释了运用空间模数方法的重要价值和对当今城市设计的启发。 【关键词】 《考工记》周王城;营国制度;模数体系;空间模数方法 引言 《考工记》中所载之传统营国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典例,为历史上各朝各代所记载、传承。当代学者在对周王城规划设计的深入研究中,发掘出其特有的城市空间模数,如贺业钜先生的著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本文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归纳出周王城的空间模数体系,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和思考,阐述了空间模数方法对当今城市设计的重要意义。 1 《考工记》周王城概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1 《考工记》营国制度 《周礼·考工记》是春秋年间齐国所著一本记录手工业生产的官书。其中《匠人》一章分为《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前者专讲建设城邑中选择位置、测量方位、确定高程等问题;后者则专述奴隶社会西周时代的城邑建设制度,包括建置城池、宫室、宗庙、社稷(即治国),并规划所述的田地和奴隶居邑(即治野)。 有国有野是西周城邑建设的特殊体制[1]。当时建一个城,实际是建立一个以城为中心、连同周围田地的城邦国家,故建城实为建国[2]。西周的城邦国家分为三个等级:作为国家首都的王城、诸侯封国的诸侯城和卿大夫采邑(也称都),这是周代宗法血缘政治的产物。由于城邑建设关系到周代奴隶制王国的政体,因此控制极严。三级城邑建设制度严格规定了城的规模、规划形制,乃至城门、城隅、宫室、道路、闾里的规模和布局,不容僭越。因此《匠人营国》又载有礼制营建制度,与城邑营建制度相辅相成,反映了周代奴隶制国家的根本制度。 1.2 周王城建城背景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的西周初期,周武王克殷后于镐京建立周王朝,考虑镐京偏西不利于统治,决意在中原地域内另建新都。周成王时,由周公亲自卜宅相卦,厘定城址,择伊洛之滨建设新都[3],也就是周王城洛邑。此时为西周封邦建国之始,在周王城之后,各受封诸侯、卿大夫纷纷开始营建诸侯城及都,形成了周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这次建设高潮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但更主要体现了奴隶制国家宗法分封的政治统治要求。 1.3 周王城形制与规模 1.3.1 形制 从“方九里”可知城的形制方整,且被九经九纬道路网划分为若干整齐的方格。这种形制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4];另一方面与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密不可分。当时,土地和奴隶全归王室所有,为了满足王室对奴隶的控制和剥削,产生了井田制。它以一定面积为标准、将田地划分为若干等面积方块。奴隶聚居的宅地“邑”(里),随田地一起按井田制概念而规划。由此,井田制概念运用到王城规划上,故而王城形制方整、纵横划分有序(图1)。 图1 前人所绘之周王城 1.3.2 规模 周王城“方九里”,这样的规模是如何制定的,需参照当时的建制、土地分配和编户制度来推演。 周王城规划源于井田制“九井为夫”的概念,即《匠人》中“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全城共划为九分,除宫城一分外,其余八分称“乡”,为卿所治。八乡共有成周八师一同拱卫宫城。根据西周的乡遂制和军制,一乡一遂(遂即“治野”的野)可建一师,成周八师共有12000人服兵役,来自八乡之编户居民12000户。明确了王城的人口规模,就可以对用地规模作出如下推演(图2)。最终得出王城 “方九里”共计81井的用地规模[5](图3)。 图2 周王城用地规模推演 2 周王城结构布局 2.1 规划结构 2.1.1 择中立宫,内宫外城 周王城最中央为宫城,是王居所在,全城规划的核心,充分体现了“择国之中而立宫”的含义,如图4(a)。宫城以宫门与外城相连,高筑宫垣。外城四面筑城垣,每面各开三门,共计十二座城门。 2.1.2 中轴线统领王城规划 王城中轴线即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南起王城正南门,经外朝、穿宫城、过市,直达王城正北门,如图4(b)。祖、社、门、朝、寝、市,都依次布置在此中轴线上,主导作用突出。 2.1.3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 将井田制概念运用到王城规划中,将王城视为一块井田,照“九井为夫”的形制划分,如图4(c)。 由以上三点,可得出周王城规划结构(图4)。 2.2 道路结构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