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阿长及〈山海经〉》-一个女性主义范本.doc

《阿长及〈山海经〉》-一个女性主义范本.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长及〈山海经〉》-一个女性主义范本

《阿长及〈山海经〉》:一个女性主义范本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是本单元的主题。长期以来,对该文思想内涵的解读都停留在“爱”这个层面,如:“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教师教学用书)。而且“爱”的对象都局限在“弱者”(教材)“劳动妇女”(教师教学用书)等称谓上。对此,我不敢苟同。 第一,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从阶级或经济地位去看待人物?阿长是“女工”、“保姆”、“弱者”、“劳动妇女”,但从生理的角度看,她首先更是一个“女人”,一个“孤孀”!一个在男性话语权下苦苦挣扎、艰难生存的旧社会女性。我们为什么不从关注旧社会女性命运的角度去理解该文呢?对旧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是鲁迅文章的应有之义,他的《我之节烈观》《娜拉走后怎样》《寡妇主义》《离婚》《伤逝》《祝福》等文都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观。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从翻译、介绍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开始的。1902年,译著赫伯特·斯宾赛的《女权篇》(马君武译)出版,该书以“自然权利”论与进化论为基础,论证了男女平权的观点。1903年,J·S·密尔的《女人压制论》也被介绍到中国来,该书鼓吹妇女应拥有自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的能力,对“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对鲁迅。揭出旧中国不幸女性的病苦,以引起疗救,是鲁迅作品女性主义的一贯宗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二,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如果仅仅停留在“爱”这个层面上,未免太肤浅了,可能也辜负了鲁迅的一片苦心。不要忘了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另一力作《风筝》中,他更是从亲情的冲突中思索开去,对中国的儿童教育、封建教育思想、旧伦理道德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最后,作者特地强调道:“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从“守寡”“孤孀”等字眼和作者少有的直接抒情句不难看出,他对旧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深刻的反思。 在长妈妈这个不幸女性的身上,作者把他的女性观全面地展现出来,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顺从、抗争、他者。 顺从:在那个封建宗法制浓厚的江南小镇上,父权制度和男性话语权几千年来桎梏着女性的身心,传宗接代是女人的天职,无后是一大罪过,所以阿长不得不过继一个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更不敢改嫁了;既然是保姆,就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做一个保姆的样子,想主子之所想,做主子之想做,你看:她“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长妈妈“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了临死。(教参)” 一句话,顺从,以满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社会里,妇女只是男人的附庸,她们没有经济独立权,所以不能自立。她们只能是常青藤,紧紧抓住男人这棵橡树向上攀爬,争取一点生存的阳光和空气。鲁迅曾在他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走了以后怎样?……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如此这般,顺从只能是她们最佳的选择了! 抗争:既然顺从,为什么要抗争,这不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抗争是为了更好的顺从。正如鲁迅所说:“中国人是最容易做奴隶的,做了还万分欢喜。”做不成、做不顺心当然要反抗。长妈妈在夫家反抗过,因为不能给夫家传宗接代,她痛苦过,抗争过,最后只得过继一个儿子,来换取作为一个女人的自尊和在夫家的地位;在鲁家的大宅院,她也反抗过、斗争过,她常“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在反抗主子,维护自己做一个女工的权利;“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珍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是在向命运抗争,对苦难生活的抗争。 但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些抗争不是为了争取社会政治地位上的男女平等,也不是争取经济上主子奴仆同工同酬,更不是争取人格上女子自尊自强,而是苦苦在争取一种“非我”,一种男权社会对女子的一种角色期待。请看:长妈妈从夫家到鲁家大宅院,自身在妻子——母亲——保姆——妈妈四个角色之间挣扎。嫁给了一个姓余的男人做妻子,却好景不长,死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