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德育在语文课程中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发挥德育在语文课程中作用

如何发挥德育在语文课程中作用[摘 要] 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并进一步肯定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大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有其必要性,在积极开展的同时应注意方法性,并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本着和谐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德育;经典 随着社会日益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作用加深,认知和行为方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突出表现在道德方面。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是开展德育工作良好的基地。如今道德教育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道德教育是当前中国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在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1903年,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编写的《教授法》中的副二宗旨上就规定了“陶冶道德品性”。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语文课程的德育目标不是个别人、个别集体所凭空捏造的。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语文课程不仅有重要的德育功能,还有强烈的德育需要。一方面,德育的最好途径是贴近学生生活,并展现形象化和情感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是从儿童有意识的生活刚刚一开始就进行的。幼小的儿童正处在情感发展、心地单纯的阶段,他们对贯穿道德教育原则的现象和行动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深印在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智的发展,他们将日益理解道德准则的意义,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内容和行为的标准,直至形成习惯和崇高的道德信念。[1]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德育素材,德育也应该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语文课程的生命力与德育是分不开的。缺乏理想抱负和真理追求的人是不可能有运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冲动的。“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同样缺乏责任感的人也不能完全发挥其潜能来创造社会财富。 语文课程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无论是从传承中华的角度而言,还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语文自身所承载的内容都与人文精神关系密切。而德育就是对肯定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文主义最好的诠释,在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工作可以说事半功倍。 二、在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的方法性 德育工作要开展,就必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实效性的提高,就必然依赖好的方法、途径。语文重点是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主要是借助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只要抓住了德育和语文课程的契合点,同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达成德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新思路重读古文经典 古文经典作为优秀的书面语文材料被广泛加以利用,想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让学生自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让中小学生去独立研读古文材料是十分不切实际的。中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通读他们。由于文本的晦涩、思想观念的局限、与现今社会现状脱节等诸多原因,重读经典已经比较困难了。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组织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从优秀的古文经典中,搜罗出对当今社会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和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一段文章,详细地评析,来启发学生。舍弃那些与时代脱节严重,晦涩难懂的段子。把这些搜集起来的优秀的古文经典整理汇编,供学生阅读。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我们应把德育的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抓住立足教材,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三方面合力。 语文教材中不乏歌颂祖国锦绣河山的文章,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全面展示它,让学生走近它,最后在心底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理,在介绍仁人志士及其事迹时也如此。由于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到《离骚》时,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好有关屈原的材料,准备想和屈原说的话,想问的问题等。有了这些初步认识以后,找一些学生扮演屈原,另一些学生提问。在课堂中实际操作起来后,所有学生都可以对屈原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会受到其思想品质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挖掘那些优秀榜样精神世界中美好闪光的东西,引导学生体验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在学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榜样的光辉形象。在讲解到一些具备思想品德开发价值的课文时,比如《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个“密密”和“迟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在讲解时,应该讲解孝道,告诉学生父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