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纪港穗课程革新方向.PDF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廿一世紀港穗課程革新方向 袁月梅 引言 港 、穗兩地由於地理位置相近 ,交通頻繁 ,特別是在貿易上 ,香港是廣州對 外經貿的橋頭堡 ,而廣州則是香港對內經貿的橋頭堡(周維平 、丘杉 ,1996) ,港 、 穗兩地的經濟合作更能帶動整個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增長(李永杰,1996)。香港成 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後,首份施政報告(1997)特別強調要加強中、港之間的合作, 而第三份施政報告(1999)更特別提及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如廣州、深圳等 的關係 。一九九九年的施政報告書建議增設協調中港商貿的聯委會 ,進一步確認 兩地互惠的經貿關係 。踏入新世紀 ,人力資源的開發是中港兩地視為發展經濟和 科技的主要政策之一。為了實踐香港和珠江三 角洲協同發展的政策(施政報告, 1999,第 48 段),港穗兩地的教育發展將有更密切的關係 ,兩地的青年人交往亦 因而會更頻密 ,他們更需要學習如何彼此相交 ,互相接納及幫助 ,為彼此之間的 資源分配作好準備。故此,教育在各方面也需要重新思考、改革。 港穗課程發展 廿一世紀的香港特區教育與中國大陸相連 。近年來兩地教育工作者已不斷加 強彼此間之學術交流 。不少研究對兩地課程之合作與發展以及面對新時代之需要 作出的探討(Bremner ,1997; Yuen,1995 及 Postiglione ,1991)。單從科目上的 改變看 ,九七年回歸之前 ,香港學校的課程如社會科 、政府及公共事務科以及中 國歷史科等都加強了學生對中國大陸的政制 、史地的認識(Morris ,1992) 。九七年 後 ,本港學校的課程內容也增強了學生態度及技能方面的培訓 ,使學生更能在新 的時代中發揮貢獻 。在九七年施政報告中的教育部份第 102 段提出香港學校課程 理應切合新社會的需要 ,加強學生在科學及數學方面的知識 。又於 103 段提出 「協 助香港青年人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為主要的培訓目標(施政報告,1997) ,而九 九年施政報告中的教育部份第 53 段更指出要改革香港的教育制度,使其與時並 進,創造以知識為本的經濟。 另一方面 ,近年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 ,廣東的密集式勞動產業 面臨轉形改造 ,為製作大量新科技發展技術知識形的高值產品 ,這樣才能提高其 市場競爭力 ,故此有人提出了 「智力興技」的教育取向(梁英 ,1991 ,頁 38-39)。 廣州是廣東政治 、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為配合廣州社經的發展 ,有學者指出 ,廣 州青年的思想教育應朝向自主和社會分析的方向,培養他們的開放態度和判斷 1 力 ,以迎接新社會 (譚建光 ,1998) 。廣州政府也特別著重高中教育的結構改革與 調整,並為企業開發人力資源 ,著重培訓學生的實用技能(葉世雄,1994)。根據 一項針對港穗青年就業比較的研究指出 ,雖然雙方均以專業技術人員為首選 ,但 廣州青年明顯比香港青年更熱切於專業技術的追求(杜淑冰、謝惠娟,1998)。 本文作者曾就香港特區教育如何培養廿一世紀能幹青年人 ,而對課程作出建 議(Yuen ,1995) ,指出能幹的青年人應具備以下素質 :獨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 公民意識及應變能力;兼有一技之長。而一項由港穗澳青少年研究所(1997)在廣 州所作的調查發現 ,廣州青年最迫切的社會需要分別是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條件」、「治安良好、「環境污染改善」、「愛和被尊重」等。價值觀方面,他們則 選取了「人品」、「健康」和「知識」為人生追求的目標(頁11- 12)。要在新世紀 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 ,使課堂內容和日常生活掛  ,中港兩地課程工作者和參 與者必須進一步了解兩地學生的學習素求 ,設立渠道聆聽他們的意見 。另外 ,教 育工作者(特別是南中國城市的教育工作者)也得緊密合作,分享彼此的教學經 驗 。如能對兩地的教育問題作進一步交流 ,則更有利於改進兩地之教育(盧 、蕭, 1988) 。為此 ,本比較研 究旨在 從港穗青 少年的 角度 ,探討 他們對廿一世紀挑戰 的看法,和他們對現時學校課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