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夜景断章主客互依.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斷 章 ?。 題解 出處:《現代中國詩選》 內容:是一首富含情意又深具哲理的小詩。 題意:斷章,即斷片之意, 指輕微細碎的小事項,或篇幅短小的詩文。 結構:共三十四個字,分為兩段、四行 前段 實寫,為即目所見,點畫一般人共有的生活經驗,在橋上看風景的人,當然也會是風景的一部分。 後段 設想一個人望月思人,在另一個時空下, 也會是別人懸想記掛的對象。 ?。 題解 旨意: 詩人要表達的是:宇宙萬物息息相關,互為依存, 作為主體的人或物,有可能變成客體,客體又可能 變成主體。 特色: 〈斷章〉發揮新月派抒情唯美的遺緒, 保有現代派寫作技巧與象徵意涵, 因而成為早期新詩中的經典名篇。 ?。 題解~寫作背景 西元一九三五年十月,卞之琳正在創作一首詩歌,然而在這首詩歌中,他發現了符合他創作詩歌想法的四句片段。因而將這四句片段擷取獨立成一首詩歌,而這首詩歌卻也成為他的不朽之作——〈斷章〉。 〈斷章〉之所以取名「斷章」,或許正因它來自另一首詩歌的片段。 ? 作者 籍貫:卞之琳,江蘇省海門市人 生卒年:生於清宣統三年, 西元二○○○年逝世於北京, 年九十一。 學歷: 幼年時入私塾,飽讀古書, 北京大學英文系畢業, 曾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 經歷: 教職:先後任教於四川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 公職: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作者 創作因緣: 卞之琳因徐志摩賞識而步入詩壇。 風格特色: 其詩出入於二十世紀三○年代 「新月」與「現代」兩派之間, 兼有二者之長, 既能繼承古典詩傳統而不泥於古, 又能借鑑西方現代詩潮而不歐化, 卓然成家。 ? 作者 著作: 詩集《三秋草》、《魚目集》、《十年詩草》、 《雕蟲紀歷》等。 ? 作者~文學主張與成就 卞之琳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於詩歌與翻譯作品兩方面。他長期從事莎士比亞等外國作家作品的翻譯、研究,主要譯作有《莎士比亞悲劇論痕》、《英國詩選》等。 詩歌特色: 卞之琳的詩精巧玲瓏,聯想豐富,跳躍性強,尤其注意理智化、戲劇化和哲理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挑選題材,並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涵。 斷? 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結構表 明月(客)裝飾了你的窗子(主) 你(客)裝飾了別人的夢(主) 日景 你(主)站在橋上看風景(客) 看風景人(主)在樓上看你(客) 夜景 斷章 ─主客互依 回目次 ? 課文賞析 第 一 節 人(你)可以看風景,但不知不覺中成了他人眼中的風景。「看風景」是一般人共有的生活經驗,詩人藉此表達主體(觀看者)與客體(被觀看者)的關係在角度的轉變下,可以互換。 第 二 節 ?是第一節日景的延伸,白天看風景的人在夜晚若有所思的看著明月,然而自己不知不覺中也成為他人夢中所思念的人。 ?人我之間並非是獨立的,而是保有一種微妙的互動關係。 回目次 問題討論 你覺得〈斷章〉一詩所要表達的意涵為何? 答: 〈斷章〉一詩認為世間中所有事物互為主客的相對概念。人我的互動,是一種相對關係,誰是主體常受觀察角度影響。 回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課現代詩選(一)再別康橋 徐志摩(二)斷 章 卞之琳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 題解 出處:《徐志摩全集》 背景地點: 康橋(Cambridge),或譯作劍橋, 是英國倫敦北方八十公里處的一個小市鎮, 劍橋大學座落在此。 背景時間: 徐志摩於民國10年春至11年8月在劍橋大學研究, 民國17年重遊康橋,這首詩就是他在回國途中所寫, 表達對康橋的眷戀與不捨。 ? 題解~內容要旨 結構特色: 全詩共七節,每節行數相等,每行字數相近,每節一韻,結構在整齊中有變化,並運用重複和再現的手法,呈現迴旋往復的節奏之美。 文字風格: 本詩文字流麗,音韻和諧,風格浪漫唯美, 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 題解徐志摩與康橋的三次邂逅 第一次 民國十年春到十一年八月,於康橋讀書、生活,離開後,寫了〈康橋再會罷〉 第二次 民國十四年遊歐, 民國十五年寫了〈我所知道的康橋〉 第三次 民國十七年,再次遊歐, 於歸途中寫了〈再別康橋〉 ? 作者 名字: 原名章垿(ㄒㄩˋ),字又申, 出國留學前更名為志摩。 籍貫:浙江省海寧縣人。 生卒年: 生於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 (西元一八九七年一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