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VIP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语试题 一、基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铎(duó) 长沮(ū) 接舆(ú) 莞(ǎn)尔 B.莒父(fǔ) 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 (uè) 曲肱(gōng) .箪(dàn)食 饥馑(ǐn) 哂(shěn)之 喟(uì)然 D.无適(dí) 则葸(sī) 笃(dǔ)亲 笑倩(qi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木铎 怃然 莞尔 一箪食 B 弑君 铿尔 凋谢 畏葸 饬令 筼当 遁世 佞臣 D 接舆 哂之 扃牖 大车无輗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历史条还是自身条,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4对下列古代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对下列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 当仁不让 以五十步笑百步 割鸡焉用牛刀 欲速则不达 劳苦功高 任重道远 见危授命 举一反三 A. B. . D. 7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祖/历代帝王师 8.下列五个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弟子孰为好学?子路行以告晨门曰:“奚自?” 居则曰:“不吾知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A B ⑵⑶ ⑵⑸ D ⑷⑸ 二、现代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9~11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题。一方面,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一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浓依不舍,眷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