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ALL IN、CALL OUT、投書、要求媒體更正錯誤訊息 * 第四章 媒體素養 與公民傳播權 壹、媒體的本質 貳、媒體識讀與刻板印象 参、公民傳播權 媒體是各種傳播工具的總稱,是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也是專門蒐集製作訊息,透過媒介將訊息有系統傳給閱聽人的機構。任何能傳遞訊息的中介物,如:電視、報紙、 一、媒體的意義與種類 閱聽人:即讀者、聽眾與觀眾的總稱,又稱為受眾 廣播與雜誌等四大傳統媒體,及電腦網路發明後的數位媒體,都可以稱為媒體。 HOME MENU EXIT P.37 二、傳播科技的性質與影響 四大傳統媒體的影響 HOME MENU EXIT P.37 二、傳播科技的性質與影響 優點: 整合四大媒體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閱聽人可以是主動傳送訊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是主動選取訊息的受播者。 缺點: 必須仰賴網路頻寬、雲端建置等軟硬體工程的建設,同時因使用者過度或不當使用,易造就「低頭族」衍生交通事故與「網路成癮症」。 網際網路的傳播影響 HOME MENU EXIT P.37 西方國家常把媒體當作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就是著重在媒體守望環境、監督政府的社會功能。 三、媒體的功能 HOME MENU EXIT P.38 三、媒體的功能 彭懷恩教授與宣偉伯的說法,認為媒體有五大功能: 監督政府 傳遞資訊(社會化) 提供娛樂 商業 表達民意 HOME MENU EXIT P.38 四、媒體的訊息內容 (一)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訊息 (二)訊息內容並非絕對的呈現事實 (如CNN、BBC、NHK、半島電視台) HOME MENU EXIT P.37 五、媒體的傳播行為 一般傳播行為的過程含有五個元素: HOME MENU EXIT P.39 傳播行為模式簡單的說就是: 五、媒體的傳播行為 「誰-透過什麼管道-對誰-說什麼-產生了什麼影響?」 HOME MENU EXIT P.39 「電視新聞媒體(in which channel)報導,某企業(Who)在假日辦愛心義賣活動 (say what),民眾(to whom)非常熱烈參與(with what effect)」。 五、媒體的傳播行為 這則新聞就隱含著沒有明說的意圖。 HOME MENU EXIT P.39 由於媒體內容具有以下本質: 媒體訊息並不全然反映真實世界,媒介訊息大都經過篩選、包裝、選擇與重組的過程。 媒體訊息的呈現會受到媒體負責人、內容產製者、主管機關、社會文化規範、甚至政治力等影響。 因此,媒介訊息不全然等於是事實。 六、媒體本質 HOME MENU EXIT P.40 一、媒體識讀的意義 「閱聽人有能力近用、分析、評估各種媒介訊息,並達到溝通的目的。」 媒體識讀 HOME MENU EXIT P.40 二、媒體如何識讀 (一)你看到的是否是真的:解讀媒體元素 1.「特稿」與「社論」 2.版面 3.標題 4.圖片 5.數據 6.廣告 7.置入性行銷 8.SNG車 (非廣告的廣告) HOME MENU EXIT P.41 (二)訊息的價值 二、媒體如何識讀 HOME MENU EXIT P.43 訊息在產製的過程中,會經過許多關卡,每個關卡都有所謂的守門人,決定訊息的去留。在產製過程中的記者、編輯、節目製作人、甚至媒體老闆 都是守門人。 二、媒體如何識讀 (三)誰控制了媒體內容 HOME MENU EXIT P.43 ?訊息透過媒體再現時大都需要經過篩選、包裝、選擇與重組,無法真正客觀反映真實。 所謂的集體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很難加以改變,甚至造成同類型人的困擾與族群的被歧視。 (四)媒體再現與刻板印象: 二、媒體如何識讀 HOME MENU EXIT P.44 媒體中常見的刻板印象,有下列各項: 1.性別 2.族群 例如:媒體形塑出台灣所有的原住民酒量好像都很好、伊拉克的伊斯蘭教 教徒都是恐怖份子似的。 3.階級與職業 (四)媒體再現與刻板印象: 二、媒體如何識讀 HOME MENU EXIT P.44 面對媒體亂象,設立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公共基金提供經費,不必靠廣告收入來維持,不受娛樂、收視率的牽制,而兼顧社會各類族群、團體需求,製作多元、精緻節目內容的公共媒體。(例:公廣集團、公視、華視) 二、媒體如何識讀 (五)公共媒體 HOME MENU EXIT P.45 一、公民傳播權 許多學者就將傳播界定為: 「經由訊息的傳遞,以建立共同性」。 HOME MENU EXIT P.46 公民傳播權包含兩部分: (一)知的權利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