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管理的控制职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一、控制的一般理论。 (一)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管理中的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作用: 1控制能保证计划的实现,这是控制最根本的作用。 2控制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协调一致、有序地运作,以增强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3控制可以补充与完善期初制定的计划与目标,以有效的减轻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4控制可以实时纠正,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1、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环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3、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是必要的。 4、控制的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耦合”。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控制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控制主体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控制主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决定组织内控制系统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控制的客体: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客体。 控制的媒体: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的作用需要适当的媒介物进行传递,这样的媒介物就称之为控制的媒体。 (四)控制系统运转的基本要求: 1、要以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组织目标和计划作为开展控制工作的基础。 2、要有专职的控制职能部门和人员坐位 实施控制工作的组织保证。 3、要有健全的信息反馈渠道。 4、要有一套符合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且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5、要科学的选择控制点。 6、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组织活动中的问题。 7、要提高控制工作的灵活性。 8、要考虑控制工作的经济合理性。 9、要注意采用先进适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二、控制的类型。 (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四类: 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 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Kt的函数。 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二)三种基本控制类型。 1、现场控制:用在计划正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基层主管人员采取的一种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来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其内容有: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监督下级的工作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2、反馈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和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再度发生。 3、前馈控制:管理者运用最新的信息,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将其同计划进行比较,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实现。 三、控制的要求。 (一)有效控制的原则: 1、反映计划要求。 2、与组织结构相适应。 3、控制关键点。控制工作的效率是指,控制方法如果能够以最低的费用或其他代价来探查和阐明实际偏离或可能偏离计划的偏差及其原因的,那么它就是有效的。 4、控制趋势:控制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 5、控制例外:集中注意力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越高。 6、直接控制。 (二)有效的控制具有以下要求: 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 (1)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 (2)企业还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 4、弹性控制。 弹性控制一般与控制的标准有关。一般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有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 四、控制过程。 控制的三个基本的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一)确立标准:包括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 ·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