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文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符文初探 文/万景元 一、引论 符箓,是道教修炼的一项重要科目,虚靖真君云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臻邦家,小可以却灾祸。足见其用途之广、灵验之至。而民间奉请镇宅符、招财符、保胎符、和合符、护身符、文昌符者,更是比比皆是。符箓之灵验自不待言,而其何以有此灵验者,却很少人知道。按照天师道的说法,符箓本是两种,符指的是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符号;箓,则是道士佩之,以劾召神将的牒文,只有授箓道的士才能招遣神将,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今天本文所要谈的是道教灵符背后的哲学理论。 《说文解字》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古代朝廷以符作为凭证,分而为二,两半能够重合,才可以指挥兵将,而军队中用的就是虎符。《战国策》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所窃者即是虎符。道教的符,当取意于此。盖道士欲劾召鬼神,役使幽冥,必须有所凭证,而这凭证就是祖师历代相传的灵符。要之,符的灵验,并非在于笔画之间,而在于幽冥不可见之中。北宋时期,虚靖天师朝觐徽宗,于禁宫画符之时,徽宗问这符的灵验从何而来?真君对曰神之所寓,灵自从之。足见符之灵验,存乎神明。 但是,符怎么就可以役使不可见的鬼神呢? 二、符文本乎道生论 《云笈七笺·三洞经教部·符字》云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既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者也。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正真,召会群灵;制御劫运,保持生死,安镇五方。符者,通取云雾星辰之势;书者,别析音句权量之旨;图者,画取灵变之状。认为符本是自然而成,即是由道生成。其实这和《文心雕龙·原道》中所论文章之起源的观点是一致的。其文云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旖,以铺理地之文,此盖道之文也。在刘勰看来,文并非是是《说文》中单体为文,繁体为字的文,也并非后世所谓文章的文,广义来说文即是自然界的一切形状。如云霞的色彩、龙凤的羽毛、泉石的韵致,这些自然而成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文,并非是人才有,自然界本就存在的。 是故《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就是这个道理。而道教的有些符图,其实就是本乎自然界存在的事物的,比如五岳真形图,就是五岳名山的等高地理轮廓,是故经云符者,通取云雾星辰之势;书者,别析音句权量之旨;图者,画取灵变之状。《太平经》中有《兴上除害复文》、《令尊者无忧复文》、《德行吉昌复文》等,其所谓复文,就是当时文字的叠合而成,有点类似于福德宁德宫奇联上的字。而《经》中认为其具有兴上除害、令尊者无忧、德行吉昌等作用,就不知是因为他是以灵符的形式役使鬼神,还是古人造的字了。道教尚有云篆、凤章、玉字,同样是大梵天精气所结,或许和上古文字有一定的关系,据史书记载秦相李斯就曾创制鸟虫书。符文发展到后世形式更加多样化,有以鬼神形状入符者,如雷法中的小黑煞、救苦尊,以简明的笔墨勾勒神明的轮廓,非常具有美学价值。有以现行汉子入符文者,有以卦爻入符文者,认为文字、和卦爻代表某个五行之气或天地某种神秘力量。 刘勰继续说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蕴乎九畴,玉版金缕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同样认为宇宙间的文与符,是自然神理而成。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筮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易曰:鼓天下而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辞也。足见道教对于符文来源的解释,并非其独创,而是我国古人对文字文章生成的理解。即是一切万物皆由道而生,符书(文字)也由道而生,正因为其本乎道,所以具有劾召鬼神、赞化天地的功效。古人有珍惜字纸的习惯,《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教人惜字一千,延寿一纪。以前我以为古人如此是希望由此而培养对读书人的尊敬,而今看来对于文字的敬畏,其实是对冥冥不可知的道的敬畏。 道教认为,符和文字本是同根,都为自然之气所结;而气即是道之气也,于是以生于道的符,来劾召本于道的幽冥,就好比是用磁石吸铁一样,自然感应。这是关于符何以灵验的一种解释,也是本章所阐述的问题。 三、神气同源论 虚靖真君云,神之所寓,灵自从之,以符之灵验,本乎神明。神又何尝不本乎道呢?道教中虽然有精气神之说,然依笔者一点浅薄的认识,精气神虽有三个名字,而其源头本是一体。是故在同一个太极圈内,精气神互相转化,亦相互影响,《心印经》云神依形生,精依气盈。既然符文是由道而生,而符文的灵验在于神明,那么我们就必须解释一下符文、道、神之间的关系了,而连接这四者的关键就在于气。 《老君想尔注》云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在此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