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衣记》课件3
3、作者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有见解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4、在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时装始终与政治时事相连,请分析下面几句话所体现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2)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颇,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3)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女子服装的改变始终与时政变化相连,反映女性从衣饰到身体,从身体到生存和自由,始终处于男权目光的审视下,处于被鉴赏与被监管地位。 因为时政变化始终是在男性作用下的结果,男性话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 更衣记 张爱玲 一、题解 1942年,张爱玲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月刊上发表了散文《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后重写成中文,名为《更衣记》,刊于1943年12月的《古今》上,1945年收入散文集《流言》中,全文五千余字,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及独特的生活阅历赋于张爱玲散文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古典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使《更衣记》具备了双重美学品格。 二、关于作者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及母亲的“新女性”个性,畸形地持继了她早熟的文学才情。1939年入香港大学学习。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自1973年起定居洛杉矶,1995年在孤独中辞世。 主要作品有: 《传奇》、《流言》、《金锁记》、《秧歌》、《十八春》和《红楼梦魇》等。此外,尚有《倾城之恋》、《太太万岁》、《不了情》、《小儿女》等戏剧、电影剧本。有《张爱玲全集》16卷行世。本文选自《张爱玲全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三、课文脉络 满清服饰:袄子、裙子、皮毛(无时装可言,过分注意细节) 光绪三十三年:衣裤渐缩小,阑干与阔滚条过时,元宝领产生(骚动,无均衡) 民国初服饰:喇叭管袖子、短裤、衣领等(天真、轻快、愉悦、灵感来自西方) 五族共和之后:旗袍衣领、衣袖 男装: 民国四年至八九年:也花哨,且衣料可以与女装通用 目前:谨严且黯淡 四、课文分析 从文章的题目看,“更衣记”,以为是具体的记述文字呢,读完却发现原来是一篇“论”,这也就是张爱玲此文立意的不同凡响所在了。她所说的“更衣”,不是作者或其他某人的更衣秀(熟悉张爱玲的读者知道,她对于时装服饰有着特殊的爱好),不是讲述个人的具体经验和情感,她的用意比这要大得多,她是要概括中国衣饰(主要是女子衣饰)的特点,描述中国近代服饰的历史演变。 “更衣记”——服装的更新换代的历史。 从构思而言,文章虽以“论”为宗旨,却还是以具体的情景引领读者进出,以假想的晒衣情景开头,又以小孩撒把骑车的情景收尾,看似信手拈来,却正合题意: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是那一撒手罢。对市井生活细节的浓厚兴趣,不妨碍她从中看透生命的苍凉,体现生存价值的悲悯。 第一自然段写了:那个悠闲、平静、绣金的世界随着落日永远地逝去了。 第二自然段写了:把“回忆”联系起来的是残存在衣裳中的樟脑香。衣裳的回忆、服装的历史将在这香甜而怅惘的气味中徐徐展开。 “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张爱玲开宗明义,概括了第三至十一自然段的内容和主旨。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上述十二至十九自然段的精彩描述和点评,岂是心心念念于华服丽装的小女子所能想见。服装潮流的更新换代,并不仅仅是女人们爱美好奇、喜新厌旧的结果,它与社会、朝政、文化等等息息相关。这样的见解和智慧,这样厚重的历史感,却尽在张爱玲的“轻描淡写”之中。 张爱玲不仅把服装的款式、品种、习俗以及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摇曳生姿地道来,同时还忘不了通过服装变迁显示人性与民意——这是她作品里一如既往的根底。 《更衣记》的末段结尾,尤其让人咀嚼不尽。 张爱玲绚烂恣肆的写作、惊世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