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1、相关定义
1.1、德国表现主义的概念界定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它的出现 是历史的必然。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 和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即直 觉,直觉即表现”。在美术领域表现主义主要是指,”20 世纪的一个美术运动, 它不再把再现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标,因而摆脱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艺术的 传统目的。表现主义者宣称直接表现情绪和感觉为所有艺术唯一的目标。线条、 形体和色彩的被采用全因它们有表现的可能性。为了要传达更强烈的情感而牺 牲了平衡的构图及美的传统观念,扭曲变成一种强调的重要手段。”[1] 表现主义这个名称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11 年,威廉.沃林格尔在德国先 锋派杂志《狂飙》八月号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现主义的开始可以追溯到 19 世 纪 80 年代,但是直到 1905 年之前,这些思潮都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艺术运动。 表现主义运动开始于法国,但几乎同时就在其他国家发展开来,它在德国找到 了一块比其他地方更合适的土壤,并且在此一直持续到 1933 年被纳粹党取缔。 表现主义的产生和德国以及北欧的许多艺术息息相关。有人认为,表现主义 受到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的丢勒(Durer Albrecht1471-1528),荷尔拜因(Holbein Hans the Younger1497-1543),勃吕盖尔 (Brueghel Pieter 约 1525-1569 )等人的部分作品,以及 19 世纪末的象征主义和 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沿用了其中变形,夸张,怪诞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根据 表现主义的宣言,他们并没有将艺术形式作为目的,他们感兴趣的是情绪和感觉, 形而上学,伦理,宗教,社会,政治和心理学的因素。 根据表现主义的宣言,其最重要的先驱是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他的作品用明亮的色调、狂放的笔触、强调个人情感的宣泄, 就是表现”人类的极端激情”。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远离欧洲城市文明, 先后到不列塔尼德农村和南太平洋群岛中去追求他所向往的原始艺术和民间艺 术,后来成为表现主义的兴趣焦点。画家蒙克(Edvard Munch 挪威 1863-1944) 以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线条来表达焦虑,恐惧﹑爱与恨这些情绪。凡.高、高更、 蒙克对德国表现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 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离不开 19 世纪末德国艺术中出现的一 个理论,批评和历史写作团体”新康德派哲学家菲德勒(Conrad Fiedler1841-1895), 探索过一种客观的艺术科学的可能性,和在认识个性的创造问题。他一方面反对 现存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反对表现高尚的文学主题或纯粹的人类 情感。对他而言,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从内容里,思想里产生的,而内容和思想 与形式是不好区分的。大概他是第一个认识到作品是”内在需要”所产生的评论 3 家,虽然他并没有像后来的表现主义的画家那样,把这一短语搞成那种强制性的 观念或作故弄玄虚的强调。”[2]菲德勒认为是艺术作品本来就是艺术家独特的、 视觉知觉的对象,以他的选择能力所得出的自由形式。 与此同时,”先驱心理学家李普斯(Theodorlipps1851-1914)促进并充实了这 一理论,认为观者和艺术作品的同一,是美学享受和欣赏的基础。由这一概念得 出,色彩﹑线条﹑形状或空间都是一种特定情绪特征的提示,或快乐﹑或悲伤﹑ 或鼓舞﹑或压抑﹑或强壮﹑或软弱等等。”[3]这一理论,对新印象主义,新艺 术运动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李普斯的理论直接影响了沃林哲(Wihelm Worringer)。1908 年他发表了《抽 象与移情》。沃林哲把移情理论和由里格尔(Alois Riegl1858-1905)所发展的艺 术家动机的重要性理论结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认识到,移情作用在 有代表性的风格创作中的意义,即现代艺术家的危机在于逃避自然,在于走向对 自然的有选择性的组合或抽象的”内在不可抗拒的冲动”。1908 年他与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成了表现主义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 表现主义最重要的两个流派是”桥社”和”青骑士”。1905 年,凯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与黑克尔(Erich Heckel1983-1970)﹑施米特—罗 特鲁夫(Karl Schmidt-Rot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