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
浅谈魏晋时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文化
1、相关定义
1.1、隐士的定义
关于隐士,荀子曾写道:”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 命者也,箸是者也。” ?这种说法主要是以隐士道德高尚为特征论述的。而《辞海》将隐 士简单的定义为”隐居不仕的人”,这当是从隐士的外在行为特征对其定义的。 简单的说,”隐士”就是隐士,,居不仕的”人”。”隐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 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名声不大,或终身在乡里务农,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丘壑 砍柴为生,这些人都不能称为隐士。李延寿在《南史?隐逸传》中认为隐士当”须含贞 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也不 足称为”隐士”,必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从以上定义看,隐士必须有才能、 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甚至干脆也不做此努力的人,才叫作”隐士”。 《孟子》中有所谓”处士”就是隐士,指的是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此处的”处 士”,是以处子来作比,指从未做过官的人。古人认为隐士不求官,也不求名、不求利。 《易?盖》云”隐士”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旧唐书隐逸》说这类人”所高者 独行”,”所重者逃名”,故”隐士”又叫”高士” 如元人悦云林被人称为”愧高士”。 隐士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品德,《左传》记载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隐士因为”立德”,才能在正史中留有一席之地。《隋书》认为隐士是贤能有操守之人 “纵无舟楫之功,终有贤贞之操。” 上面列举了几种对隐士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并不十分准确。首先,隐士并非是藏 身于山林而不为人知的人士,从史传记录来看,很多隐士并不是藏行敛迹的遁世之人, 反而是出入皇宫和官府的知名人物。其次,隐士并非是隐居不仕之人,”不仕”即没有 做官。但史书中的众多隐士都是”弃官归隐”,更别说一些隐士是”先隐后官”甚至是 6 w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边官边隐”。 因此,对隐士很难有一个准确、简练而公认的定义。肖玉峰认为”隐士首先必须 得是士,这是成为隐士的先决条件;其次,隐士要有明确的隐逸价值取向,其内心应该 清楚其隐居行为的终极目的,比如说是出于维护道义还是为了追求恬适的生活;第三, 不管隐士选择归隐是出于无奈还是自愿,他必须有明确的隐逸意识,必须认定自己的行 为就是隐逸;再者,不入朝为官并非隐士的外在表现,作为隐士不一定要非要隐遁山林、 不问世事,而隐遁山林、不问世事的人也并非都是隐士。” ?以上四点共同定义了隐士 的大致概念,本文所说隐士,即基于此定义所选取的隐士。 1、隐士旳名称 从隐士产生之初到明清,隐士的名称众多,胡翼鹏在《中国隐士一身份建构与社会 影响》中将这些称谓大致分为五类:第一,以”人”为描述中心的主要有隐者、隐士、 处士、处人、逸民、山人、高士、高人、隐君子、幽人、幽客、幽子、征士、逸士、居 士、遗民等。第二,以隐士的行为举止、品格作为命名根据的主要有隐逸、隐遁、隐居、 栖逸、嘉遁、肥遁、高蹈、高踏等。第三,隐士原型及其衍生的称谓有伯夷、叔齐、陶 渊明、首阳、扁舟、彭泽等。第四,以隐士居处空间作为指代的称谓有丘园、山林、江 海、林泉、岩穴等。第五,源自经典隐士文本的称谓,如考槃、衡门、鹤鸣就来源于《诗 经》中的《考集》、《衡门》、《鹤鸣》篇目。 第二节唐代隐士隐居原因 有唐一代,士人归隐之风伴随始终?。两《唐书隐逸传》所记载的隐士不过30来 人,但仅据学者李红霞统计,有记载的唐代隐士就多达240余人,”有隐逸行迹的人就 多达243人,遑论那些有隐逸之实而未留其名者”?。一般而言,动荡不安的中晚唐时 期应该是士人归隐的高峰时期,但在国力昌盛、政治清明的初盛唐时期,士人的归隐之 风与中晚唐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唐代隐士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从以下 几方面进行分析。
1.2、隐士的概念
隐士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还记得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 作者去拜访一位隐者,却恰巧没有相见的遗憾经历。然而,那只是我们对隐士最原始的模 糊的理解。那么,什么是”隐士”呢? 关于”隐士”的解释,相传最早见于典籍《庄子.缮性篇》:”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 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 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 在最新版工具书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很好的对”隐”和”士”作了解释:对于 “隐”的含义:”1. 隐居的人。王闿运《邹汉勋传》: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 隐亦好之。2.隐语,谜语。3. 短墙。4. 隐衷,隐情。5. 忧患,痛苦。6. (动) 隐瞒。《论 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