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权人追究股东出资责任.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债权人追究股东出资责任 1、相关定义 1.1、股东抽逃出资基本概念 资本,作为公司的”血液”,构成公司人格独立的物质及信用基础。作为将股 东出资转变为公司资本的关键环节,股东是否履行出资义务关系到公司可否稳健有 保障地运行。根据我国《公司法》第 36 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所谓 股东抽逃出资,即指”公司成立后,股东采取违反公司章程或财务会计准则等各种 手段,将其设立公司时实际缴付的出资,部分或全部转归自身所有的违法行为”1。 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已在公司法中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实践中股东抽逃出资 的行为屡见不鲜,其手段笔者认为可概括为直接抽逃出资与利用合法形式掩盖违法 抽逃出资两种:第一,直接抽逃出资可分为(1)直接抽逃货币出资;(2)直接抽逃 非货币抽资,股东将用于出资的房屋、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在验资 完毕后,部分或全部抽逃。第二,利用合法形式掩盖抽逃出资的方式如:(1)利用 对外交易形式抽资,如虚构交易关系、利用关联交易提高交易价格或以为股东提供 债务担保等其他变相形式抽资;(2)以分利形式抽资,即通过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 表虚增利润,以分配利润名义抽逃出资;(3)利用股份回购抽资,在不符合股份回 购情形下,股东已向公司出让股份但公司未办理相应减资等。 在资金日益充裕的今天,股东抽逃出资一般违法甚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其原 因笔者认为可初步归结为:股东抽逃出资后,虽然此时公司实际资本与注册资本已 不符,但经过财务账面处理,公司仍可像正常公司一样从事经营活动。这一方面使 得股东亦可按原先出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权、公司管理权等股东权利,却暗中通过 抽逃出资,股东逐步把其原先出资的财产转移或抽空;另一方面账面上的”虚假繁 荣”又使得公司债权人难以了解到公司资产已逐步抽空的实情,公司已不具备表面 上的资信与实力,债权人容易误信公司资本充实,其承担着既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又 可能因公司偿债能力大大减弱而血本无归的风险。综上,股东抽逃出资实际上是股 东不履行或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却仍享有投资收益权、公司管理权等股东权利, 且仍受到公司制度赋予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的不公平现象2。风险与收益的不平 衡,是股东明知违法,却铤而走险选择抽逃出资这条隐蔽、模糊且便利的生财之道 4 的理由。 1.2、抽逃出资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上述列举了抽逃出资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笔者认为,此种列举难免挂一漏万, 因为抽逃出资作为一种非法转移公司财产的行为,可能存在于公司成立至终止的 全过程,其表现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多样,需要在实践中去仔细斟别。另外, 在认定抽逃出资时,还应该区分以下情形。 1 抽逃出资与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有关公司设立股东出资的规定 和公司章程的约定,未交付或未全部交付货币和实物,或者已交付了实物但未于 法定期限内转移财产权,却以欺骗手段获取验资报告,造成已出资的假象,骗取 股东身份,欺骗其他股东以及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抽逃出资和虚假出资主观恶意相同,造成的危害结果相同,都是导致资本的 虚假和瑕疵,使公司丧失运营的物质基础。在责任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如刑法第 159 条将抽逃出资和虚假出资规定在同一条文中,处罚也完全相同。因此,一些观 点认为,应该将两者作为相同性质的行为看待。但笔者认为,尽管二者存在一定 的联系,但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第一,行为的时间不同 虚假出资发生在公司注册成立以前,而抽逃出资发生在公司成立之后。虚假 1 参见罗静芳《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之区分》载《经济工作》2005 年第 4 期 2 王保树,崔勤之著《中国公司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9 月,第 48 页 1 傅穹:《公司减资规则论》,载《法学评论(双月刊)》2004 年第 3 期 2 江平、李国家主编《最新公司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年 12 月版,第 458 页 3 徐小英:《制止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思考》,载《工商行政管理》,1999 年第 8 期 1 赵旭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报》,2002 年 2 月 1 日,第 4 版 1 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87 页 2 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 年版,第 79 页 3 加滕良三:《学说 判例株式会社法》,第 57-58 页;柯芳枝著:《公司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5 年版,第 193 页。 4 L C B,Gower,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 London, steuens sons , 1979 , 4 th , p. 426-433 转引自刘刚仿、赵奇志著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