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的应用

抗组织胺药物在 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几个有关的概念] 一、介质 贮存于细胞内或体液内的非活性物质或属于酶的前驱物。免疫反应~介质激活(释放)~效应细胞受体~生理反应或组织损伤。 [几个有关的概念] 类症反应介质分为六类 (一)生物胺:组胺、五羟色胺等。 (二)蛋白酶类、多肽:激肽。 (三)补体系统:包括多种血浆蛋白成分。 (四)类脂质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五)溶酶体酶 (六)淋巴因子 二、组织胺及其作用 1910年Dalie等首先证实了组织胺的存在,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贮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分泌颗粒内,I型变态反应或非免疫因素可引起释放。阿托品、吗啡、阿司匹林、可待因、蚊毒、细菌毒素、龙虾、磨菇、热、压力、磨擦及神经精神因素)。 20年代组胺被认识为某些过敏性疾病(鼻炎、荨麻疹)的主要致病介质。组胺与效应细胞H1、H2受体结合,产生以下作用 二、组织胺及其作用 (一)皮肤、粘膜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红斑.、风团、水肿、休克) (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呼吸困难) (三)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腹痛、腹泻) (四)胃酸分泌增多(H2受体) (五)刺激神经末梢(搔痒、疼痛) (六)心率加快(H2受体) 三、组织胺受体 H1受体:1966年Ash等首先命名。 H2受体:1972年Black等实验证实。 H3受体:调节组胺生物合成与释放。组织胺受体存在于机体多种细胞表面,如血管、平滑肌等。其中H1与H2分布比例不同。 四、组织胺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 1937年Stanb和Bovet发现了组胺拮抗剂:1942年第一个抗组胺药(Antergan)进入市场,1945年化学合成苯海拉明,从1942-1981年间共有超过40种第一代抗组胺药问世,治疗过敏性疾病具有“安全、灵验、方便、价廉”特点,同时又存在“困倦、耐受、短效、干渴”的缺点,为了克服第一代的缺点,80年代开始,第二代无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先后问世,以后又有H2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 [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 按有无镇静作用分为两类 一、传统抗组胺药 二、非镇静抗组胺药(第二代) 一、传统抗组胺药 (一)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 均具有乙胺基结构(R1 X-CH2-CH2-N R) R2 R 与组织胺侧链相似,两者可竞争组胺H1受体,使组胺无法与H1受体结合,从而对抗组胺多种反应,但不能阻断组织胺全部生物学效应,不能阻止或减少组胺释放;不能破坏及对抗中和组胺;尚有抗五羟色胺及抗乙酰胆碱作用。对组胺H2受体无作用。 口服吸收良好,30分钟(注射15分钟)发挥作用,1-2小时达峰值,维持3-6小时。分布全身(含血脑屏障、胎盘、乳汁)、70-90%在肝内代谢、灭活,24小时内从尿排出,不影响肾功能。作用与受体部位药浓度成正比。 (二)特点 分子量小;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 抑制作用与药物品种、剂量、机体敏感性有关; 副作用、嗜睡、口干、厌食、头晕、尿潴留,可 降低儿童学习能力。 (三)适应症 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是第一型) 2、过敏,非过敏性搔痒性皮肤病 (四)临床常用种类 依取代基化学结构不同大体上分为六类: 传统抗组胺药作用比较 (五) 副作用与应用注意事项 1、中枢镇静作用: 几乎均有不同程度中枢抑制作用,程度与个体敏感性 及药物品种有关。思睡、乏力、晕眩。可能是通过拮抗脑 的内源性组胺所致觉醒反应。 2、抗胆碱作用: 部分有不同程度抗乙酰胆碱作用:口干、面红、视物 模糊、眼压升高、心跳、便秘、尿潴留。 3、体重增加 赛更啶、酮替芬等抗5-羟色胺,抑制下丘脑饱觉中枢,能促进食欲,使体重增加。空腹服药可减轻。 4、心律率乱 部分可致QT间期延长,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安它乐、苯海拉明偶见。 5、致畸作用 哌嗪类可致动物畸胎,禁用于妊娠早期患者。 6、 兴奋作用: 苯茚胺,非那根对儿童常有兴奋作用一惊厥,为儿童过量用药中毒信号。 7、胃肠作用: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上腹痛等。 8、光敏作用: 非那根、去敏灵、苯海拉明等可致光敏。 9、血液系统影响 罕见,粒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