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对科学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能力
1、相关定义
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System)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根据 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 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设备或 工厂的装置”(原文为 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设备、嵌 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1.2、嵌入式系统定义
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其实在人们周围处处都存在着嵌入 式系统的应用,比如 MP3,手机或者智能卡,甚至在人们熟知的汽车,电梯,厨 房设备,电视,录像机中也都有着嵌入式系统的身影。嵌入式系统早期主要应用 于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后逐步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 电子,通信和家用消费类等领域。 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各方给出的答案各不一样,有的是从其应用角度定 义的,有的是从其组成的方面来定义的,当然也有在其他方面定义的。通用的定 义基本如下: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 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广而言之, 可以认为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专用软硬件系统都可以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 统采用”量体裁衣”的方式把所需的功能嵌入到各种应用系统中。它融合了计算 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最终产品。
1.3、移植的概念
可移植性是指应用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环境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环境的迁移程度 [42]。如果一个程序能够运行于一个新的环境,并且其移植费用低于重新开发一个系 统的费用,则说明它具有可移植性。可移植性并不是指程序可以不作修改就可以在 任何计算机上运行,而是指当运行环境有变化时,程序无需作很多修改就可运行。 通常可移植性好的软件只需少量修改和重新编译就可在多个不同平台上使用。如图 5.1 所示: 图 5.1 可移植性的概念 如今,可移植性已成为一种人们日益期望的软件属性,原因在于[43]: 首先,任何成功的程序几乎总是要被用到设计时不曾考虑到的新环境中去,把 一个程序设计的具有通用性,就会便于以后更好的维护和使用。 其次,环境总是在变,当编译系统、操作系统或者硬件升级的时候,其特性可 能就不同了。程序对系统特征依赖越少,就越容易适应改变后的环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可移植的程序总是更优秀的程序。 一般地说,可移植程序设计技术与优良程序设计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通常,可移植性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1.不同操作系统间的可移植性。可以是类操作系统,如 Unix 和 Linux。也可以 是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和 Linux。 2.不同供应商编译器间的可移植性。包括使用不同的编译器 C 和作为 C++代码 进行编译等方面。 3.不同硬件间的可移植性。比如数据长度、字节顺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可移植 性的硬件差异等。 43 第 5 章 监测软件的可移植性研究 44 目前,可移植性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目标代码级和源代码级。以基于 Java 虚拟机 为代表的目标代码以及跨平台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做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在 目标代码级上实现了可移植性。然而,在某些场合下要求程序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这时采用 Java 就不太合适了。在源代码级上实现可移植性,就是利用大多数平台所 共同支持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如 C 语言,用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平台上编译链接, 生成目标代码,并取得相同的运行效果,从而实现程序的跨平台运行。
1.4、内部消息定义
IT 流程自动化系统是为管理数据中心的运行而设计的,因此必须考虑数据中 心管理的可管理性和实用性需求。 对于可编程受控端,安装于受控端的控制代理需要与主控端进行通信。主控 端与控制代理之间传递的信息至少应包括指令和指令执行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 果,同时,为了增强系统的可管理性,主控端还应该具有向控制代理发送中断信 息以中断当前指令的执行的能力,同时,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的实用性 需求,控制代理还需要向主控端传递心跳信息以确认控制代理系统运行正常,可 以接收指令。 为了使信息的传递有效可靠,主控端与控制代理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消息通 信[24]的方式。传递的消息如图 3.2 所示包括: 指令消息; 中断消息; 中间消息; 结果消息; 心跳消息。 主控端向控制代理发送命令消息、中断消息。受控端向主控端发送结果消息、 心跳消息、中间消息。消息的发送端首先需要合成消息体,确定目标队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