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玉娇梨》的叙事方式
1、相关定义
1.1、树立”大民生”概念
5.2.3 树立”大民生”概念 新闻立台视中国电视台的基本游戏规则之一,这个游戏虽然随着电视新闻叙 事方式的变化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中国电视新闻的热点、 难点、敏感点、利润增长点有多少与时俱进,其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最能代表新 闻立台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迅速、及时、准 确的报道和对这些重大事件的理性分析,才是所有中国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新闻叙事改革的首先是电视叙事的落脚点开始落点到关注个体生命,关注身 边人、身边的事,对个体的尊重对个体生活的描述拓宽了新闻的报道范围、也因 为与普通人的共鸣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以人 为本,假如只是局限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是一种狭隘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更应该 是以国家民族为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本,更多关注本地具有公共价值的新闻题 材或者说关系国计民生根本利益的大事,特别是突发事、紧要事,做到重大事件 不缺位,热点问题不失语,把本地重大新闻做活、做深、做够,增强”内容的权威 32 性”、”观众的必看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节目来源,弥补新闻信息资 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使民生新闻摆脱”边缘化”倾向。 树立”大民生”概念,从民生问题入手,介入公共事务,从一般的现象反映上 升到公共价值层面,”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用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把握国计 与民生的关联点,多一些价值性考虑,多一些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抢时效、抢题 材的同时,与对手比思想、比深度,深化节目内涵,使民生新闻既”有看头”,又”有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低端竞争状态。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从民生问题入手,进入公共政策”,这大概是”时 政新闻最好的突破口”。在我看来,这也是民生新闻自我提升和超越之路。在某种 程度上说,都市报的”主流化取向”,预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 在内容层面的竞争中所呈现的现实趋势是:第一资源开发的重点由”巨内容”向 “微内容”转移,即那些具有普遍兴趣和意义的内容尽管是重要的但它们仅仅是参与 竞争的”及格线”标准,真正能够在及格线之上加分的内容将主要取决于对于分众 的、个性化的丰富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第二内容生产的价值重心由提供 事实判断向提供价值判断转移。有研究者预测,到 2010 年传播领域的超过 70%的事 实信息的提供者将不是专业的传媒机构和传媒人,而是那些日益活跃的非专业的 “博客”和”播客”们,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媒介和媒介人的”奶酪”在哪里呢?换言之他 们的价值立足点在哪里呢?显然不再是”事实”的简单提供,而是他们筛选事实的”标 准”、展现事实的角度、解读事实的逻辑和方法、组合事实的结构。新闻媒介的价 值逐渐由事实传播的第一落点(时效性)的竞争和第二落点的竞争(事实的完整与全 面)逐渐转移到第三落点的竞争:眼光的竞争、标准的竞争、视角的竞争、观点的竞 争和把握事实的方法与逻辑的竞争。 33 致 谢 弹指一挥间研究生生活就此结束,回想当年入学时的信心满满,此时却不免 有些心有凄凄。毕业论文告一段落,却只是感觉自己所学甚少,还不足以学以致 用,难免对自己的研究生期间没有足够的勤奋有所自责。有人说新闻无学,其实 研究生读下来反而觉得更应该说新闻无处不是学,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绝对不是纸上谈兵那般简单,理论可以锻炼你的逻辑,但是却不能锻炼你的新闻 敏感,或许更好的学习阵地应该是实践的第一战场。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晓枫教授,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导师直接 指导的机会不多,但是在接触过程中,导师治学精深的严谨态度,亲切风趣幽默 的治学方式对我影响颇深。现在懊悔三年时间没有厚起脸皮多多剥削导师业余休 息时间,否则肯定会收获更多。 吕屏老师说是师更像母,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感谢吕老师每次都在家 准备丰富的水果,以及制作美味的日本凉面给我们解馋;杨尚鸿老师家整面墙壁 的影像资料让我们甚是羡慕,尤其要感谢杨老师不求回报的学术指点以及大方的 让我们随便借阅他的私人影像资料。 老爸老妈不求回报支持我读书,感谢老爸的每一顿美味的饭菜,感谢老妈每 一句温暖的唠叨;感谢我那个智商比我低情商比我高的先生能够容忍我的坏脾气; 感谢电电能够在肚子里安静踏实不折腾我,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还有研究生 期间收获的友谊也让我倍感温暖,虽然研究生生涯过得穷酸穷酸的,但是这些都 是我生活美好的最佳见证。 最后,还要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指正,是我莫大的荣幸。 苏 丹 二 OO 九年五月 于重庆 [1] 孙正一, 农秋蓓, 柳婷婷. 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初探[J]. 新闻记者,2001,4:3-9. [2] 师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