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在国外摄影.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国外摄影

我在国外学摄影(一)理性与感性 OFPIX, 沙龙 — By 任悦 on July 15, 2010 at 8:22 am 这是我在国外学摄影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事实上,我们在探讨如何在国外学摄影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在讨论如何在一种规范的学风之下学习观看,“看的规矩”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摄影中的理性(自觉)与感性(直觉)如何平衡。 曹良宾的这篇文章正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他对“一种可阐释的观看”提出质疑,在文末,那个有关“天真”的故事显得意味深长。 感谢曹良宾的参与,希望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的学习心得。 ? ? 分享者:曹良宾,曾在台湾视丘摄影艺术学院学摄影,目前在美国纽约Pratt学院攻读摄影MFA。来自台湾 个人博客:这里 个人网站:这里 MFA 学什么?教什么? (MFA 为 Master of Fine Arts 的简称,一般译成美术、或艺术创作硕士。) 以我有限的了解,美国大学提供的 MFA课程,多为跨学科 (interdisciplinary)的学习。虽然我申请的是摄影的 MFA,但实际上每学期摄影的必修课只有一堂。我可以任意选修其他艺术学科的课,毕业展里头就算一张摄影作品都没有也没关系。想做什么,自己作主,自己负 责。 Inner/city 曹良宾摄 「作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你希望观者怎么看你的作品?」「你所拍的,所关心的究竟是什 么?」上述几个问题,是 MFA学生常碰到的问题。对不少美国的同学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多能侃侃而谈。就算偶尔遭受到批评,也多能解释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时候听起来像是自我防卫。 摄影评论与 New Forms的课堂,主要以此讨论、问答的方式进行。这里的老师同学大都十分和善客气,也会建议一些与你想法接近的艺术家作 品。简言之,MFA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得学会如何清楚表达自己做的是「什么」(what do you do),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系统或说词。我感觉,在这里做一件事情或作品,似乎一定得要有「自觉的、清楚的理由」(conscious rationale)。若你无法一一答辩解释,或是气定神闲的合理化,那么将会给人思考不成熟的感觉…,至少是我在这里的个人经验。当然,有时候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也许 Pratt 的老师是希望学生思路清晰,论据充分,同时提供更多作品的参数 (parameter),以帮助观者了解作品。但是,我总会怀疑这些创作者主动提供的参数与作品本身的关连性,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强调的价值有些困惑。 我怀疑艺术可以被证明,或创作过程中的所有经历与思维可被言明。有些时候,那些听起来自觉且清楚的理由,很可能只是后见之明 (hindsight) 或涂脂抹粉过的事后想法 (afterthought)。创作者不自觉的比例可能远比自觉的部份来的高。我感觉,「能被我们指称言说的」(what can be said) 与「就在那里的 / 作品本身」(what is actually there),经常有段差距。然而,这里的师生似乎十分看重语言表述的能力。好像「光看」无法「致知」,「知」只铭刻在语言里头。 过度强调创作者意图与诠释的结果,那 「终极的意义」(ultimate meaning / 语自 Roland Barthes) 所形成的霸权,很可能使得观者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能力,同时也限制了作品被当作文本阅读,具备通往多元意义之渠道的可能。这时,观看作品好比进行一 场艺术的鉴识科学,作品中各项视觉元素与细节的意义,仅止于探求或揣测作者的原意。 Inner/city 曹良宾摄 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想法,也仅是一个意 见。与其雄辩自己做的是「什么」(What I do),创作者不如谈谈自己是「怎么」做 (How I do it),分享那流动、难以浇铸塑型的经验知识 (know-how)。我感觉,当作品是「什么」能被创作者以文字定型时,作品大概也就只剩下那个「什么」,此外,什么也没有。而作品本身体现于语言以外 的另一种「知」的姿态,已经被压迫的什么也不剩了… 观看照片 回想吴嘉宝老师于视丘所教授的课程,至 今仍对我阅读摄影作品时的帮助甚大。有趣的是,许多观念跟我在 Pratt 所学习的雷同。甚至,是许多 Pratt 的老师所不及的。 每个人有自己偏好的观看的方式,在此提 供 Pratt 摄影史老师建议的方式: 一,描述照片的内容 (describe the picture)。二,待在照片里 (stay in the picture)。 这两个方法很简单,实际上却不容易做 到。通常,我们愿意给一张照片的时间十分短暂,可能只有几秒钟之久。再者,当我们一眼感觉「看不懂」的时候,很容易便将它略过;然而,当我们一眼便感觉 「看懂了」,心中少了疑问的你我,很可能忽略了许多重要细节。我们鲜少真正的「停下来

文档评论(0)

技术支持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仪器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