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pdfVIP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pdf

语言科学 2012年3月 ISSN167l一9484CN32—1687/G 第1l卷第2期(总第57期)173—183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 王为民 张 楚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 提要《黄锺通韵》的作者都四德利用律吕之学对《黄锺通韵》韵的次序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这种安排暗示了 《黄锺通韵》所反映的汉语北京音系的元音音位结构。《黄锺通韵》和《音韵逢源》一样是依据满文标音框架来 列字的。《音韵逢源》有明确的满文标音,而《黄锺通韵》是通过韵图的特别构造来暗示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 架。《黄锺通韵》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与《音韵逢源》有所不同,因此要理解《黄锺通韵》的音系性质,必须先 了解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反映的是十八世纪中期的北京话音系,而不是东北官话音系。 关键词《黄锺通韵》韵图构造原理律吕 满文标音框架 中图分类号 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12)02一0173—11 1引言 《黄锺通韵》系都四德撰,成书于1744年,于1753年又有所增订。都四德为满洲镶红旗人,字乾文, 号秋庄,生平不详。《黄锺通韵》的韵图构造与传统韵图迥异,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赵荫棠(1957: 一步指出“这是一部分韵列字较有特点的韵图,当然,韵类及声调的分析无甚新奇之处,但是声母系统则 有异于其他韵书,使用的术语及用来研究语音的观念,也有自己的特色。”王松木(2003)将“律数”视为类 属空间,以“乐律”、“满文字头”作为两个不同的输入空间,将韵图作为“合成空间”,对《黄锺通韵》的韵图 构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王松木虽然指出“律吕”和“满文字头”在解析《黄锺通韵》的构造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然而仍然没有解释清楚《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与“律吕”及“满文字头”之间的内在关系。本 文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这个问题。 2《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 2.1“律吕”与《黄锺通韵》的韵次安排 前辈学者对《黄锺通韵》的律吕成分或避而不谈,如赵荫棠(1957:238)认为“是书以韵书入,以律吕 出”,“至于律吕一层,我们可以略而不谈”。应裕康(1972:466)指出“综观是书,除声字第九,略论满文十 [定稿日期]2011年7月31日 [收稿日期]2010年2月lo日 。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汉文献对比与清代北京语音史研究”(项目号:lOCYY038)和山西省教育厅 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TYMIT)的资助,《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此一 并致谢。 173 语吉科学20l2年3月 二声字,并以十二声字谱为十二律图以外,其余所论,莫非律吕、律度、乐器、衡量等等,虽称考衡究度,审 音穷理,校定五音六律,管弦工尺,毫发无差,然终与等韵之学无关也。今略取其律图所载,论其声母、韵 母,其他各章,一概阙而勿论焉!” 或以为是穿凿附会之作,李新魁(1983:322)认为该书“是一部用音律附会音韵的韵图。他的韵图, 称为十二律图,用十二律来统摄韵类”,“这十二律事实上相当于其他韵图的十二摄。只不过它是以律名 来指称不同的韵类而已,无甚深意。”耿振生(1992:105一106)则说“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 无射)和六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合称十二律,本来是古代区分音阶的术语,等韵学家把 它们用到等韵图上,有的配合声母(如葛中选、吴继仕),有的配合韵母(如乔中和、林本裕、都四德、龙为 霖)。其间配合关系完全由作者主观决定。”“这本来就是出于臆想的无稽之谈,毫无客观根据。” 王松木(2003)一反前人的观点,认为“混杂着乐律、象数的韵图,实际上是作者藉由隐喻手法所造成 的创新,虽然今日看起来显得虚妄迷乱,无法直接满足学者构拟古音的需求,但这些韵图的图例、术语却 往往潜藏着先民对音韵结构与语音生成原理的认知。”王松木(2003)在该文中正确地指出《黄锺通韵》 “声母分类与满文字母关系密切,韵母分类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