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quot;封建quot;概念与中国quot;封建社会quot;定位.pdfVIP

厘清quot;封建quot;概念与中国quot;封建社会quot;定位.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厘清amp;quot;封建amp;quot;概念与中国amp;quot;封建社会amp;quot;定位.pdf

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人文视野历史·文化 厘清“封建”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定位 冯天瑜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国学界主流逐渐将以官僚政治(大一统的 君主集权)和地主经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基本制度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会冠以“封建”,此说广为流 行,影响至大至深。厘清“封建”概念,进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就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 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经历漫长的“氏族社会”之后,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 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降,中国长期延续的社会主流,不是已居次要的“封建制”,而是由宗法 制、地主制、官僚政治综合而成的“皇权社会”。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定位;中国古代史;分期;命名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7-0114-04 滥用名词。把不明不白的观念加到名词上,乃是犯错误 有鉴上述,厘清“封建”概念,进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定 的另一个原因……名词的滥用,以及对于名词的真正意义 位,就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 的无知,可以说是一座迷宫,连那些最大的天才有时候也在 一、“封建”本义及与之对译的feudalismus含义考略 这里面迷失了方向。 汉语旧名“封建”,本指殷周分封制度,又延及后世各种封 ——爱尔维修:《论精神》 爵建藩举措,还用来指称与分封制相关的朝政、官制、人身关 小引 系、土地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此为古时不刊之论。若 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 以“社会形态”学说观照“封建”社会,约指以领主经济、贵族政 中国学界主流逐渐将以官僚政治(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和地主 治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地主经济、官僚政治则为非封建社会, 经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基本制度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 这本是东西方相通约的一种认识。 会冠以“封建”,此后,在《联共(布)简明历史教程》规定的“五 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本 种生产方式”框架内,此说广为流行,影响至大至深。然而,经 义(封土建国)及引申义(分权)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 实考发现: 建论”。自王绾与李斯在秦廷展开“封建—郡县”孰优孰劣之 (一)这种泛解的“封建”,与封建的汉语本义(封爵建藩)辩,到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和西义(封土封臣)双双脱钩,且与本义、西义所指示的意蕴方 录》、顾炎武的《郡县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诸篇进行“封 向恰相背反,故泛化“封建”不符合概念引申规则,造成名实错 建”利弊得失考析,再至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革命派竞相以 位。 “封建”比拟“地方自治”、“联省自治”,古今论者探讨“封建”之 (--)在“五种生产方式”框架内展开的泛化封建观,一向短长。其价值判断可以划然有别,但对“封建”内涵的把握却是 被认作“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并因此获得广泛信从,而马克 一致的,并未发生歧义。日本江户末期及明治维新间实行“版 思、恩格斯的封建原论其实是否定泛化封建观的,马克思曾对 籍奉还”、“废藩置县”等解除封建制的举措,木户孝允、伊藤博 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俄国文化人类学者柯瓦列夫 文、长三洲等人发表新一轮的“封建论”,所用“封建”概念,都 斯基等滥用“封建”提出尖锐批评。 沿袭汉语本义,并与西义相通约,“封建”内涵的确定性也从未 (三)泛化封建观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中国“封建社 动摇。 会”难以定位,以封建社会为必经阶段的历史分期无法确定, 近代海路大通,西学东渐,东西方概念、术语的对译日益 西周封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