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鄂尔多斯民歌(古如都)的演唱特征
1、相关定义
1.1、民歌的概念、特点和体裁
]给出了民歌的定义: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 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 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 臻完美”。由此定义可见,民歌是人民群众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出来 的一种艺术,并以口头方式在代代相传中不断被人们加工而日益完善。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文珍教授在《民歌与人生》一书中也说到:”从人生角度看, 民歌是人们心底的呼声,生命的歌唱1,是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知音和伴 侣[2]”。民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对人类的情感、生活 的点滴、劳动的乐趣等等诸多事物进行了记录、浓缩或提炼。优秀的民歌经历了千百 年历代人民的共同创造和完善,它积累和沉淀了我们祖先深刻的情感体验。它不仅贯 穿人生的各个阶段,同时又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民歌又是生活的”味精”,它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对人民的生活 起着积极的作用[3]。 民歌具有诸多特点,与专业创作歌曲有着显著的不同。民歌往往具有歌词通俗而 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和易于上口、易于记忆 等特征。民歌尽管通常是两句或四句的一个乐段,却浓缩了生活中的至理名言和深远 的意境。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饱满,音级的运动流畅而 自然。 具体地来说,相对于专业创作歌曲,民歌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 1) 民歌是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歌曲,因此它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在音乐 风格和音乐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民族或地区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 2) 民歌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因此在歌唱中, 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产生多种变化。演唱者既可以即兴编词,也可以改换 曲调,还可以根据演唱者自身的水平和情绪对原有曲调或歌唱做各种各样的 即兴发挥。 3) 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比如民族迁徙、集体移民、外出经商、务工和旅行, 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和通婚等),不同地区或民族 之间的文化会互相渗透。因此,有些民歌还融合了外地的甚至是外族的音乐 文化上的精华。但这种文化渗透往往会被当地的音乐特点所消化,使外地传 1 这也是陈文珍老师对生活的切身感悟。我曾经上过陈老师的课,她给我们现场演唱了藏族《苦歌》中的一段, 从她演唱时眼角晶莹的泪花里,我领悟了歌的真谛。 4 入的民歌,在一个地区流传得越久,就越带有当地音乐文化的特征。 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体裁[1][3]。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 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根据劳动方式的不同,号子 又可以细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几个小类。山歌多在户外 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 歌种类。山歌可以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类。小调又被 称为小曲、 俗曲等,与号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 传唱。小调不受劳动的限制,加上有艺术修养的职业艺人的加工和传唱,使其音乐细 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多样,曲调也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 形式。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民歌的体裁、种类不同,其基本表现方法和艺术特征也不一样。例如号子伴随着 劳动而歌唱,并在劳动的过程中承担着指挥动作、振奋情绪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号子 音乐坚定有力的性格,以及与劳动动作相吻合的节奏和力度。山歌多形成在山区。天 高地远的环境,以及山区人烟的稀少,使创作和歌唱者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为了远 传,山歌的歌唱者常把音区提高、节奏拉宽,因此形成了山歌质朴、酣畅、自由奔放 的性格。小调多在室内或有一定范围的户外歌唱,与号子和山歌相比,小调具有更多 的他娱性。这就使得小调的创作和歌唱者更加注意曲调的委婉动听,适中的音区更有 利于行腔的细腻,乐汇与节奏的安排也更加丰富而协调[1][3]。
1.2、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是20世纪才出现的,首次出现 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对”大众传播” 一词的界定, 杰诺维茨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 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 容。”这一概念里德核心词是”技术”。斯坦利.戴维斯合著的《大众传播理论》 一书中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是:”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 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