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前景.doc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前景 1、相关定义 1.1、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Gaithersburg城,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T)召开会议,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这个名词, 认为HPC是同时具有某些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 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并具有韧性 和体积稳定等性能的混凝土,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寿命长,也就是说HPC要求 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以及优良的耐久性。 目前各国根据不同要求,对HPC认识还不大统一,但重视耐久性是大势所 趋[11]。 (1) Mehta代表的美国与加拿大学派的观点 他们强调的是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质,认为对于近年来建造的暴露于腐蚀环 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受腐蚀的速率之快表明:抗压强度高低已不是能否满 足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指标,而耐久性应当放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首位,主要是 指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尺寸稳定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的大多数化学侵蚀,都是在水分和有害离子渗透进入结构内部的条 件下产生的,混凝土的抗渗性是防止化学侵蚀的第一道防线。混凝土的抗渗性 是以美国的AASHOT277方法为标准,在该方法中,氯离子的渗透速度以”库伦 (C)”为单位,如果某种混凝土进行6h渗透试验后,通过的电量不大于500C,则 认为该混凝土抗渗性好。 高性能混凝土的尺寸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良好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高弹性模量、低干燥收缩、徐变 及温度应变小。尺寸稳定性好的混凝土,可以降低预应力的损失,可以减少混 7 凝土的原生裂纹。为了获得良好尺寸稳定性,需要限制单位体积水泥用量,选 用高弹性模量、高强度的粗骨料。经验证明,选用适当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 配合比设计,混凝土90d龄期的干缩值可以降低到小于0.04%。 (2) 冈村代表的部分日本学派的观点 他们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的混凝土为高性能混凝土。也就是说,他们 强调的是新版混凝土的性质。其理由是:混凝土技术熟练的工人越来越少, 自 密实混凝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就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保 证施工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噪音,避免环境污染。 (3) 日本大多数学者及工业界的观点 日本建设省综合技术开发计划”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超轻量与超高层 技术的开发”(简称新RC总计划),从1988年开始为期五年的研究工作,其结果 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RC总计划中,把混凝土的高强与超高强为研究目 标,同时与钢筋的高强度相匹配,并把研究对象分为:高强材料的RC结构、超 高强混凝土的RC结构、超高钢筋的RC结构、超高强材料的RC结构4个区。日本 许多商品混凝土公司,生产与开发高性能减水剂的公司,纷纷从事高强度、高 流态混凝土的开发研究。他们认为:高强、超高强、高流态混凝土是高性能混 凝土。 (4) 中国混凝土专家的观点 中国混凝土专家冯乃谦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必须是高强度;高性 能混凝土必须是流动性好的、可泵性好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的密实性,确保 混凝土的质量。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需要控制坍落度损失,以保证施工要求的工 作度;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中国混凝土专家资深院士吴 中伟教授 1997 年提出如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 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的原材 料,在严格的质量管理条件下制成的;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必须掺加足 够数量的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HPC 重点保证下列诸性能:耐久性、工作性、 各种力学性能、实用性、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显然,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共同的 观点是: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耐久性。本文也持相类似的观点,即高性能混 凝土最核心的内容是优异的耐久性,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首先应具备高耐久 性,同时兼有良好的工作性和适宜的强度。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数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混凝土(大于C50),但 从目前已取得的效果以及从工程安全性与安全使用期等要求来看,高强混凝土 必须是高性能混凝土,因此高强混凝土应当包括在高性能混凝土之中。单纯的 高强混凝土不一定就具有高性能;受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小断面的限制,往往也并 不需要广泛采用高强混凝土。如果强调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在C50以上,则必须 8 大大限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大量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如低层和 多层房屋以及高层房屋的上层构件,又如海工、水工,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的 结构物、大体积混凝土等,对强度要求并不高,但对耐久性要求却很高。高性 能混凝土恰能满足此要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不只是高强度的,而是包括各种 强度等级的,其应用范围十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