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用典分析
1、相关定义
1.1、典故使用的定义和意义
严格修辞学意义上的典故之内涵必须囊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典故必定 是古代的典例故实,是古人的成败得失或行为价值取向的历史沉淀;第二、典 故的典例故实必须有其产生的历史文本并具有故事性内涵;第三、特别重要是, 典故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价值符号,在文化形态上,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已可以用作一个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符号代码,无论作家对它如何表述,其内 涵均如同词义般基本固定;第四、在诗词文中具有深层含义,即言外之意,不 能依字面意思直解。只有符合这四层意思,才是修辞学严格意义上的典故。 对于古典诗词中运用典故的研究早已源远流长,蔚为大观。大多数对于古 代诗词运用典故的研究性论著都无法逃避对苏轼,辛弃疾的词作用典研究。苏 轼”以诗为词”,表现矿大胸襟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饱经忧患的士大 夫文人的才情智慧,使词体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由”伶工之词”演变成了 “士大夫之词”。到南宋,辛弃疾进而将词发展为”英雄之词”,成为抒写”功 业”、”气节”的”陶写之具”。辛弃疾词作约 620 首,不仅熔铸经、史、子、集 各部的人物故事,且以散文、叙述、议论为词,在使词进一步”诗化”和”散 文化”的同时,也使词进一步强化了娱宾遣兴的俗文学性。对词作用典这一现 象,历来学者都是褒贬不一。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研究者试图用新的研究 方法来探讨典故意象的组构方式、用典的量化分析、典故所折射出主体的品性 美以及用典的美学意蕴等方面。21 世纪以来,有更多研究者把典故的意义研究 更加宽泛化。所以,从典故入手来解读文本,也是研究方式之一。 3 ? 1?
1.2、概念概说
用典故,又称用事、使事、隶事。即”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 今。””典故者,典例故实”之谓也。《辞源》中解释为:”常例、典制和掌故,诗 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辞海》说:”典故即典制和掌故,诗 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构成了汉语的一大特色,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诗词中引用典故 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我国文学创作中,早已有之,《诗经》、《楚辞》中就屡 见不鲜,到魏晋南北朝时蔚然成风。可以说,古代诗词创作中的用典尤能体现古人 用典的基本规律,我们能从中更有效地透视其中的文化成因、艺术特征,因此,本 文所论述的对象主要是古代诗词中的用典。
1.3、相關概念説明
1.1.1 隋代墓誌 隋代墓誌,顧名思義,就是葬于隋代時期之人的墓誌。本文所涉及的隋代墓誌,主 要來源於王其禕、周曉薇合著的《隋代墓誌銘彙考》。 隋代墓誌對我們研究隋代歷史、社會、文化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隋彙》是收集 隋代墓誌銘之彙編,”舉凡所署葬期在公元五八一年至六一八年之間者,無論誌石抑或拓 本存世與否,均在收録範圍(含磚質墓誌及朱、墨書墓誌,又隋末王世充開明、梁師都 永隆、李軌安樂等割據政權年號下的墓誌銘,葬期多晚於公元六一八年,亦予收録)。”
2、相关背景
2.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过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循环。雨水是区域水循环和城市水循环 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维系水循环,改善生态环境,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起着 关键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建设各方面取得巨大 成就的同时,也像国外其他城市一样,不可避免出现各种雨水问题,主要表现为 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水体水质恶化、土壤水源隔断、河 流基流丧失以及雨水资源流失等。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密 度聚集,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和不渗透地表取代了原先的农田和绿地。土地利用形 式的变化改变了城市的结构特征跟生态环境,不仅导致径流量增加,径流峰值提 前,初期冲刷效应增强,最大污染负荷增大,而且减少地表径流下渗,使地下水 无法得到补充,进而影响了本地地表滞留、入渗和蒸发等相应的水文效应,使得 降雨-径流发展过程极端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化、规模愈发强大,水资源危机日 益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 28000 多亿 m3,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 均水平的 1/4,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我国多年平均降 雨量 6.19 万亿 m3,年降雨最大的地方超过 6000mm,雨水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 来,我国的水资源着眼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并未重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 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浪费,雨水利用率不足 10%。此外,初期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 影响了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已成为了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 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