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旭麓》演讲稿
陈旭麓 一、生平经历 二、主要著述 三、主要的史学成就 四、对当今研究的启示 一、生平经历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初名修禄。历史学家。曾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师大教授、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务长等职,是华东师大创始人之一。1951年参加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12月1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0岁。 1918年3月31日生于湘乡县锁石镇白元湾村。幼年在家乡小学、蒙馆、私塾习旧学。 1934年秋赴长沙入孔道国学专科学校。 1938年入战时内迁途经长沙至贵阳的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系。 1942年1月被聘为大夏大学附中历史教员。 1943年春毕业,先后任教于湘乡私立起陆中学、重庆赣江中学。抗战胜利后,参与大夏大学回迁上海的工作,任校长室秘书。 1946年冬受聘大夏大学讲授中国通史,历任讲师、副教授。 1949年2月起兼任圣约翰大学教授。其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写了《目击者》、《吊“北京人”》、《戊戌维新论》等政论文和政治性很强的学术文章。 1951年高校院系调整,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合并,筹建华东师范大学,陈先生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成立后,先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学校副教务长等职。 1959年—1961年陈先生由教育部借调到北京编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与李新、孙思白、彭明、蔡尚思等四位主编共同被称为“八角亭学派”。该书出版后被列为全国高等院校指定教材。 文革期间,被调至复旦大学,主持编写《中国近代史丛书》和章太炎著作编注及盛宣怀未刊档案史料的整理工作。 1978年后,他以“新陈代谢”的旨趣,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文化史的研究,所涉论域极广,论著大多融义理、考据、词章于一体,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 除学术研究外,陈旭麓先生悉心培养学术后进,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骨干。弟子有:熊月之、郑云山、谢俊美、许纪霖、茅海建、潘振平、周武。 茅海建 1954年生于上海,1980年2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10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副教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著有《戊戌变法史事考》《天朝的崩溃》等。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编审,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著有《道光帝旻宁》。曾任《中国历史学年鉴》主编、《读书》杂志主编。编辑有三联书店“黄仁宇作品系列”、《陈寅恪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 许纪霖 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委。 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 周武 周武,1964年8月生,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思想文化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等职。 二、主要著述 其著作主要有《近代史思辨录》、《浮想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另主编有《中国近代史丛书》、《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华民国史词典》、《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等,颇具影响。先生去世后,其代表性论著大多编入《陈旭麓学术文存》及4卷本《陈旭麓文集》。 1.《初中本国史》,贵阳文通书局(1942年) 2.《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3.《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4.《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5.《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6.《邹容》,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7.《近代史思辩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8.《宋教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9.《邹容与陈天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陈旭麓学术文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1.《浮想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