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VIP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一: ??从猪孩到人的传奇故事 ? ?1983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 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足月剖宫腹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 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发现王显凤并把她带出猪圈那年,她9岁。 ?? 二、会诊 ?? 心理和教育专家们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在我国,从未有过“兽孩”或“野生孩”的记载,仅有因人为造成与世隔绝而导致智能低下的个别事例。但在国外,从十四世纪五十年代起,各地发现的狼孩、熊孩、豹孩、绵羊孩等多达43例。 ?? 1968年,萨尔瓦多发现一野生男孩儿,在树林里攀登跳跃,十分灵巧,尤其投掷十分准确,警察把他抓住后,交给心理学家大古诺进行专门研究。 ? 1972年,在印度森林中抓到一个男性狼孩,约三四岁,四肢爬行,行为表现为狼的习性。经过9年的教育训练,智力和健康有了明显改善,学会简单语言,但反应迟钝、健忘、接受能力极差,仍为低能儿。 “猪孩”能不能通过教育提高智能?首先要排除她是先天遗传或产前环境造成的痴呆。为此,在中国医科大学,专家们为她做了细致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理测查等。检查结果表明,“猪孩”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大都接近低值,染色体46XX正常核型;先天代谢性疾病筛查全部阴性。心理学检查明显异常:她不辨男女,不识颜色,不分大小,不懂高低,词汇极为贫乏,情绪极不稳定,多见哭、笑和恐惧,无羞耻感,不懂礼貌,孤独冷漠,不与人交往。智商测试为39。 ?? 中国医科大学邀请我国著名儿科学、遗传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七位教授共同审核检查结果,并对王显凤进行检查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王显凤目前状态是后天环境导致的心理障碍。 王显凤既不是兽孩,也不是野生孩,她是既有人性又有猪性的特殊心理障碍者。专家们认为,通过对她的研究,即可以更生动、更具体地了解人的心理实质,又可研究某些心理活动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之后能否逆转,还可探索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中的作用。 ?? 三、培养 ??? 经过专家讨论,对“猪孩”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年)主要是帮助她摆脱猪习性,培养她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她的社会化水平。第二阶段(5-6年)主要是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其社会独立生存的技能。第三阶段让她重返社会,专家进行跟踪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李鸣杲和鞍山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声咏主持进行。 ?? 1984年9月,王显凤从农村来到鞍山市。刚到城里时,她常常半夜哼哼,随地大小便,身上痒了不用手而找墙角蹭,经常跑到院子里嚼花叶、啃青草,拿东西不用手,直接用嘴去叨去撕。有时,她会像猪那样“撒欢”。有一次她半夜醒来,看看屋里没人(其实有人监护),她就尽情地像猪那样哼哼,在地上爬,在床边蹭痒,摆头趴地……闹了一个半小时。专职教师和保育员日日夜夜陪护着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用一年的时间才逐步使她摆脱猪的习性。第二年,王显凤进了正常幼儿园学习。10岁的王显凤在五六岁的孩子中,学会了唱歌、跳舞、跳绳、做游戏……动作慢慢开始协调起来。后来她又进入弱智儿童学习班学习,第三年她上了普通小学一年级。 在这期间,专家们本着“社会就是大课堂,事事要从头做起”的原则,引导她去认识、去适应、去探索。教师们经常带她见物学物,遇事学事,反复提醒,指导实践。比如什么是高矮、大小、多少、长短、男女……教她学说话,直到她会说;学计算,一次一次反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