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设计_0.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_0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相信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品读赏析 教学时间:1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面对这一切,该如何呢?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 我们一起学习食指的诗歌《相信未》。 二、诵读感受 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动人的诗篇! 三、合作探究 1.诗中用哪些形象表现生活的苦难的?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贫困、落后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 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 2.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 贫困、落后、混乱 1968年正是革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评述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 所以诗人面对的苦难,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民族的苦难! 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的?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 在绝望中依然用纯洁、质朴的情怀憧憬美好未,依然怀着未的坚定执著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不仅如此,诗人在第3小节还说要用怎样的方式写?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 这一小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小节压抑狭窄的意境,转而变得开阔明朗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如果说雪花写下的“相信未”会化掉,地上的字体会被风蚀,那么诗人用大海般的巨手以曙光为笔写下的“相信未”则在天地之间,更在他的心里,永远无法被抹去。 这一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孩子的笔体又代表什么? (暗喻 生动形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孩子纯真,他们有一种简单的执著,诗人对于未的信念正是如此。) 如果说在一二两节中诗人写下的“相信未”还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无奈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那么我们在第三小节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坚定。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女生读1、2节;男生读第3节 、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探讨诗人坚定相信未的理由,说说,读读 首先,诗人相信“未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形象地描绘出未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6、最后一小节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四、由识人 这是怎样一位诗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