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
3、掌握历代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基本措施。
4、概括归纳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概括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
6、了解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特点及意义。
学法指导:
1、注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古代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学会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4、通过理解或记忆,掌握基本史实。
高考展望:
1、注意古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税费制度的改革,注重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3、注意梳理古代各时期封建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注意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知识整合: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基础知识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夏商周:农具大多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
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标志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两汉:犁壁的出现,赵过发明耧车;牛耕法有二牛抬杠式、一牛挽犁法。
魏晋南北朝: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唐朝:创制了曲辕犁、筒车。
(2)农作物的推广
夏商周:五谷
魏晋南北朝: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经济作物茶叶生产规模大。
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外农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官种植;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土地开发
魏晋南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由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到岭南和闽江地区;边疆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以开发。
隋唐:江南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和向要田。
明清:外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种植,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4)农产品商品化
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特别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中期以后征收茶税。
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扩展至江北。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域。
()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楚国孙叔敖修芍陂;秦国李冰修都江堰;秦国郑国修郑国渠。
秦朝:开通灵渠。
隋朝:开通大运河。
2、规律探索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要素和基本条
要素:
A耕地面积的扩大;
B粮食产量的提高;
生产工具的改进;
D生产技术的革新;
E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基本条: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B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进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历代中央政府发展农业的举措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
A春秋战国:江南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B秦汉:铁器传入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广泛使用牛耕、马耕,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D隋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E五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F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北方连年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北民南迁,给南方带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南方统治者对生产发展的重视;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
E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关于重农抑商问题
实施的原因:
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工商业的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剧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工商业的经营不如经营土地保障;
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有利于是社会安定;
D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
评价: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历代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确立于战国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国有制:以屯田制和均田制为典型。均田制始于北魏孝帝改革,隋唐沿用,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其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DB21∕T 3722.7-2025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 第7部分:高标准农田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docx VIP
- 偏差的公式:相对平均偏差(RAD)相对偏差(RD)标准偏差(SD).docx VIP
- 微创手术器械的检查与保养.pptx VIP
- 附着式抱杆组塔施工方案(外抱杆).doc VIP
- 陕22N1 供暖工程 替代陕09N1.docx
- 3.4.3 护理安全管理(二-1).doc VIP
- 《新方略》高考加油包(冲刺背诵版)(1)(1).docx VIP
- 《GBT1873-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容量法》.pdf
- 人工智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