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外交现代化:.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外交现代化:

中国外交的现代化(从抵抗到屈服): 融入国际社会 一.朝贡体系与早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1.明末清初中国与西方的交往 朝贡体系之外的西方国家:1513年,葡萄牙人乔治·阿尔瓦雷斯抵达广东进行贸易,成为近代首位进入中国的西方人。1517年葡萄牙国王遣使来华,但最终明朝驱逐使团,葡萄牙的首次使华活动以失败告终。明末欲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西班牙、荷兰人皆没达到自己的目的。 清初来华的西方使节:清朝初年,荷兰成功地跻身于清朝朝贡国的行列。此时的中西官方交往,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朝贡模式。一方面,明清统治者仍以朝贡的眼光来审视前来的西方使者;另一方面,西方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扮演“贡使”的角色,以期与中国进行贸易。就性质而论,当时中西之间的官方关系,属于松散的、名义上的朝贡关系。而这种靠双方共同维持的关系,是以清朝前期强盛的国力为基础的。 一.朝贡体系与早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2.马戛尔尼使华 礼仪之争: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一个被贸易所驱动的英国(帝国主义扩张)与一个傲慢且自视为世界中心的中华帝国相遇并(因文化误解)发生冲突:由于(顽固的)清廷与英使在是否按常规朝贡方式行三跪九叩礼这一问题上的争执,使使团最终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中西交往就一直围绕着一个棘手的历史问题:谁比谁强,从而谁向谁屈服。当马戛尔尼现身北京要求发展对等关系时,当时的中国仍然强盛,对他的要求不以为然。毕竟,中央王国从未接受过来自别国的使节,而只认可位居次等的“朝贡国”。想要对等地位?不可能!当马戛尔尼被告知须向乾隆皇帝磕头时,他拒绝了。真正的伟大不强求没完没了的崇拜,有时候赞美他者反而显示强盛。而这正是马戛尔尼访华时所缺少的。 此事的失败体现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漠视和无知,最终导致了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后果。 贡物:英国人认为他们带来的贡物是英国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体现,意欲通过礼品的炫耀,为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扩大筹码。不幸的是,效果适得其反。 表文与敕谕 二.朝贡体系的衰亡 抵抗是指抵制国际社会的扩展,抗拒西方强加的规范和不平等地位,力图维持置身于西方权势范围之外的情况。 屈服是指在抵抗现代国际社会的扩展,抗拒西方强加的规范和不平等地位终告失败或无力进行抵抗的情况下,不发达国家会屈服,这意味着被迫接受不平等、受压迫的地位,被迫服从西方规定的种种规范,但不顺从的情况仍会不时发生。 二.朝贡体系的衰亡 1.朝贡制度的延续 鸦片战争冲破了原有的一口通商制度,但对朝贡体制没有造成直接地冲击。清帝继续对朝贡国进行恩赐和册封;礼部仍然是负责朝贡事务的主管机构;地方督抚承担接送朝贡使节的义务;对属国的贡期、贡道等具体的要求也一直被坚持着。 二.朝贡体系的衰亡 2.朝贡制度的低调维持(1861-188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清廷以沉重打击,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且更明确地指向了清朝的属国,于是弱势的清政府不得不小心应付列强,以保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二.朝贡体系的衰亡 3.朝贡制度的崩溃(1882-1895) 中法战争使朝贡体系遭到重大打击。甲午中日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朝贡体系的崩溃。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崛起使得东亚国际体系在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一直以中国为中心逐渐转变以日本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促成了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同时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各国则面对日本的重大转型,遭遇到了更加深重的危机与灾难。 三.中国融入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是指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共同规则和共同运作机制的国家群体。 2.国际社会的四大属性 国际社会的起码的共同利益 国际社会的基本的共同价值观念 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承认规则(国际社会宪法性规则);共处规则;合作规则 国际社会的共同运作机制:均势;国际法;外交制度;大国控制;战争 四.中国外交的现代化 1.条约制度(条约—口岸制度) 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产生:第一次鸦片战争 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 完备: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的签订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开放通商口岸、赔款、割地(针对某些国家)、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开矿筑路、内河航运、传教办学、投资设厂、驻军等等 不平等条约的实质:准统治权 四.中国外交的现代化 2.现代外交机构的设立: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外务部(1861—1901) 总理衙门的缘起:各国驻京使节代表其本国政府办理交涉,清政府原来专管藩属的礼部和理藩院在制度及功能上都无法应付这种新局面,特别是对应近代国家对等关系措置的阙如,西方列强对原有外交体制的日益不满;涉外事务日渐频繁,是清政府加强对西方各国沟通的必然选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使节驻京,以及外国人进入内地游历和传教,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