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济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1章 概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4版)王爱英编著
2.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第7版)张昆藏等译
3.计算机原理与设计 李亚平编著
4.数字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陈虎等译
5.MIPS体系结构与编程 刘佩林编著
6.Verilog HDL 综合实用教程孙海平译
7.MIPS体系结构透视 李鹏等译
8.Verilog HDL数字设计与综合 夏宇闻等译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总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2章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及基本逻辑部件
第3章 运算器和运算方法
第4章 指令系统
第5章 中央处理部件CPU
第6章 主存储器
第7章 输入输出(I/O)系统
第8章 计算机接口及辅助存储器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1.2 计算机的体系架构
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4 计算机基本操作概念
1.5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主要知识点
掌握计算机基本体系架构
掌握计算机层次结构
掌握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数字计算机的发明是由一批科学家从
1937年开始,整整经历13年的不懈努力所
形成的。在这批人当中最有影响的有四个
人,他们是:乔治.斯蒂比茨(George
Stibitz )、H.艾肯(Howard Aiken)、J.莫
克利(Joho Manchly)、冯.诺依曼(Von
Neumann) ,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存
储程序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史。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1937年开始,斯蒂比茨在
家中用继电器、电池和灯泡等
组装了一个简单的二进制加法
器。并在该原理上研制了一台
能计算复数的继电器式计算机,
命名为M-1。在阿伯丁武器实
验场,利用该计算机解决了防
空火力控制的弹道计算问题。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艾肯,1935年在哈佛大学
博士毕业后,设计了一台继电
器式的计算机,在美国海军部
提供研制经费,IBM派四位工
程师参与,该机在1944年4月
研制成功,称为MARK-1,并在
哈佛大学投入运行。研制
MARK-1的灵感来自一个世纪以
前巴贝奇留下的思想精华。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MARK-1外壳用钢和
玻璃制成,长15米,
高2.4米,自重31.5吨,
使用了15万个元件和
800公里电线,每分钟
进行200次运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