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英译本序
尼采和文明之间的对抗已经过去很久了。当这样一个傲慢的诗人、
不幸的哲学家出现在宁静的历史中的时候,我们对他的审判开始了,尽
管所谓的历史对于尼采而言是不屑一顾的。那些同样为他所不齿的普通
百姓、底层人民已经用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宽宏大量为死者作了定论,
而这种定论恰好能够被看做是一种对他的报复。他们承认尼采在文学上
的辉煌成就,却把他的哲学思想视为一派胡言,他们认为这类胡言乱语
最多也只能让听到的人耸耸肩膀而已。他们故意不去理睬尼采的思想,
反而去赞美尼采的个人形象。尼采这个离经叛道者试图对一切存在的价
值进行重新评估,对世间的一切清规戒律进行摧毁,但结局却是他的思
想被敷衍性地写在了 《收获》或是其他为年轻人而编的选集内的那么几
页里。德国的批评家们普遍认为,他比叔本华甚至歌德都要出色。就像
福斯塔夫评价的那样,尼采教会了德国的散文家如何成为世界级散文家
中的一份子,他使得原来德国散文中层层堆砌的笨拙句子变得短小、简
洁、明快。民众们有着很敏锐的直觉,他们可以欣赏尼采那种真正的具
有大师风范的文风。尼采写信告诉彼得 ·加斯特,说: “我们必须让德
国音乐都变得 ‘地中海化’。”毫不夸张地说,他甚至 “地中海化”了
整个德国文学的文体风格。那些他所师从的法国能工巧匠们,比如拉 ·
罗什福科、伏尔泰和司汤达,造就了他笔下那种峭拔、绝妙的句子。然
而总有些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尼采在更深的程度和更广的范围内把这
种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尽管尼采对浪漫主
义瞧不上眼,可他是一个具有天赋的诗人和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富于创
造力的意象、隐喻、象征和神话总能掀起汹涌的波涛,从不曾停歇地出
现在他的作品中。正是这两种倾向自发地要求他用格言警句的形式进行
创作,这种创作形式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每一页纸上狂欢、舞
蹈着。尼采具有一种所谓的 “居心不良”的洞察力,这种 “居心不
良”不是让他耗费工夫去遮遮掩掩,而是令他能够表达得更加简洁明
快。德国批评家们把海涅对席勒的描述用在尼采身上,反而更加恰
当: “思想通过他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头顶葡萄树叶,挥舞着手杖,像酒
神一样狂舞的形象。这是一种醉醺醺、有些模糊的思想。”也许尼采把
他自己个性中的许多方面都想得太好,反而显得不够理智与清醒,但是
在语言方面,他并没有对 自身过分夸大。 “在路德和歌德之后,”在给
罗德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还有待于跨出第三步……我想,我已经通过
查拉图斯特拉让德语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对于这样一个狂妄得近
似追求虚荣的人,德国文学界至今为止都没有说过 “不”。由此可见,
弗里德里希 ·尼采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不可动摇甚至是至高无上
的地位。
人们又是如何评价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的呢?霍夫丁承认他具有某
种较高的 “征兆性价值”,可是仅此而已,并无其他。尼采的作品具有
戏剧的特点,当中上演着充满悖论、生机盎然、激情勃发的现代性思
想,这些狂暴的思想互相冲突、互相碰撞,然而很不幸,它们没有找到
出口。M.阿尔弗雷德 ·富耶在其著作 《尼采和非道德主义》中把尼采与
那位最显赫的 “现代性”思想家居友进行比较,得出一堆正面论点和反
面论点,其中,肯定的部分和否定的部分互相抵消掉了,结果看上去显
然就像是零。事实上,与其说尼采是一个有条理的思想家,不如说他是
一个狂热的直觉主义者,这是因为他几乎不在消除自身思想的自相矛盾
上下工夫。他作为作家的第一部作品就对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发动了猛
烈攻击,他认为就是这种理性主义使古希腊蓬勃的生命力消逝了。人类
的预言家从来都不作论证,很明显尼采就是属于先知、预言家那一类
人。海因里希 ·冯 ·斯坦因把自己的处女作命名为 《诗性哲学论》,他
就是用其老师的思想方式在说话。
叔本华的书早已暗示过尼采,解开生存谜底的那把钥匙在于意志,
而不在于理智。可尼采故意抛弃了理智,同时被抛弃的还有善与恶、原
因与结果等范畴。启蒙精神告诉他,现象伪装下隐藏的不是理性而是意
志抗争,这种意志像老俄狄浦斯一样盲 目而又可怕。但是最后尼采还是
抛弃了叔本华和悲观主义。他用 “一种乐观的情绪去解释”生命意志,
但这种意志隐藏于另一种神秘的强力意志之中,同时变得更加晦暗不
明、更加嫌恶有害。问题是能不能找到一种乐观主义的根基,一条通向
和谐的线索,通向我们所知道的真实存在的韵律和模式。也许尼采具有
个人特点的思想就是这样诞生的。宇宙不是意志的一种现象,而是艺术
的一种现象。 “在我那本关于瓦格纳的书的前言里,”尼采于1886年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河南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化公开招聘3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档案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南方电网昆明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4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农业服务中心2025年度工作计划 .doc VIP
- 外窗防水节点施工方案(JS).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J金融租赁公司所在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5800字.doc
- 2025金风变流器2.0MW故障代码手册V4.docx VIP
- AP微积分AB 2014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alculus AB 2014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动态口令认证机制的网上投票系统设计与实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