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PDF

第9 卷第4 期 经 济 学 ( 季 刊) V ol19, No1 4 2010 年7 月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July , 2010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 ) ) ) 基于 ( 进口) 非竞争型投入 产出表的分析 张友国* 摘 要 本文基于 ( 进口) 非竞争型投入 产出表估算了1987 ) 2007 年中国的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 ( 区) 流向, 并通 过结构分解分析了六大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5 年以 来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 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 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 主要因素, 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 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关键词 贸易, 碳排放, 投入 产出分析 一引 言 当前,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Wyckoff and Roop ( 1994) 指出, 随着 5京都议定书6 的签署, 有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国 家可能通过增加从无减排义务国家的商品进口, 并减少本国生产而完成自己 的减排任务因而贸易的增加可能造成碳泄露 ( carbon leakage) , 并导致全球 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这 一问题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20 世纪90 年 代中期以来, 有关贸易含碳量 ( carbon embodied in trade) 的实证分析文献也 迅速增加, 如Wyckoff and Roop ( 1994) A hmed and Wyckoff ( 200 ) 对多 个国家贸易含碳量的研究, M achado ( 2001) 对巴西贸易含碳量的估计, Rheeh and Chung ( 2006) 对韩日双边贸易含碳量的分析 在以往有关贸易含碳量的研究中, 投入 产出模型是最主要的分析工具, 因为它能够有效 将碳排放与包括出口在内的最终需求结合起来, 并能充分 刻画经济系统中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同时, 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单区域 投入 产出模型而不是多区域投入 产出模型展开的, 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研 究者的分析都是针对单 个区域的贸易含碳量展开的, 而单区域模型更适合刻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通信 址: 北京 市建国门内大街5 号, 1007 2; 电话: ( 010) 8519571 ; E-m ail: Zhyouguo@ cass1 org1 cn本文为中国社会 科学院重点课题/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 评估与政策研究0 ( 编号: 0700000470) 的最终研究成果之 一作者感谢两位评审人对本文的评论和富于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当然文责自负 1 288 经 济 学 ( 季 刊) 第9 卷 画贸易对单个特定 区碳排放的影响, 多区域模型则更适合刻画贸易对多个 区碳排放的影响因此, 本文也采用单区域投入 产出模型来研究中国的贸 易含碳量 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 排放量也急剧上升而同时,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外向型 特征, 这已使中国成为公认的/ 世界工厂0 因而近年来对中国的贸易含碳量 1 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也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文献 的结果都表明中国已经成 为一个/ 碳净输出国0 , 即出口含碳量 ( carbon embodied in exports) 明显大 于进口含碳量 ( carbon embodied in imports) 或进口节碳量 ( carbon avoided by imports)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