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林格.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序1 序2 摁着牛头吃草 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 如何进行感觉上的引导? 降低难度是激发兴趣的不二法门 深入挖掘孩子学习的持久快感 谁在毁坏孩子的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天才 究竟要不要分数? 无法回避的中高考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 传递精神能量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2 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 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 第三章 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 放下自我,敢于“装傻” 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目标管理 教育目标中的长、宽、高 善良让孩子自主转化 包容之美 自信者自强 让自信成为习惯 重新解读阳刚之气 序1 自序 很多人认为,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基础教育实际上没有改革的空 间,所以“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广大教育者陷进了 迷茫中。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希望建立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或者 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 就是教育之根,具体而言,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当前教 育的出路在于—— 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 反思——教育是什么? 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教育 本身的目的是生长,而并非其他,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 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教,这些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 长的期望。这些目标,原本应该由孩子去规划,但现在教育者喜欢做的 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 的违背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 没有用的。由此,我们将更加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教育没有用,那 么我们应当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呢?这是这本书要集中探讨 的问题。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和种树、种庄稼时疏松土 壤,兴修水利一样,让根系自然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 与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 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隐症结所在。印度哲学家奥修 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 育。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 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当孩子 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因此,真正的教 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 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我从来认为,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我在演讲中尽量回避谈论教 育技术,因为我深知每个父母和教师身上都是百药齐全,只要给 予“道”的提示与点拨,大家一定能创造出无限精彩的教育技术,以及适 合自己孩子的生动的教育策略,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事业中,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学生, 最多算是一名比较勤奋的学生。回想起过去的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 ——坚持用脚做学问,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我踏遍了全 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了1200所学校,拜访了400位教育专家。 如果说我对于教育有了一些感悟,那是因为有无数有责任感的校 长、老师、家长以及以柳斌、郭思乐、孙云晓、程鸿勋、杜和戎等为代 表的当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无私地帮助了我、点拨了我,他们是我的恩 师。 当我把“教育是没有用的”这句话当作一个命题来阐述的时候,内心 是忐忑的,可能会有很多我所尊敬的师长们批评我“没良心” 。但我想, 与回归到教育的根上、为中国教育进步寻找突破口相比,个人得失并不 那么重要。 经过将近10年时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改变中国教 育的突破口,那就是——新时期的养成教育理念实践体系。 很多“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都认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