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学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刘刚}
刑法学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 刘 刚 2012年11月 导入: 案例1:机车制动避险 案例2:医院救治患者 一、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及渊源 1、 “公平与正义”的渊源 “公平与正义”,通常也称为“公正”,是西方法律思想中的产物,起源于古罗马法。 古希腊认为“公平正义”是世界组成的基本要素,将正义视为一种调整自然力与宇宙组成的要素,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基本法则。 柏拉图:正义可以看作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强调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只应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 亚里士多德:正义应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强调政治上的善和实现某种事物的平等为正义 西塞罗:正义 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人类精神意向,强调个人意志的实现 乌尔比安:正义是给予每一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这样的理解已经有比较强烈的法律上权利的色彩 阿奎那认为正义是一种规则,依据这种规则,一个人可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愿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进一步强化了正义是一种权利的色彩 18世纪末,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公平与正义有了更新的内容,普遍认为公平正义是自由权利的基础,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政府尽量小的干预,而这也是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潮流密切相关联的。这一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哲学家康德的观点,康德认为在正义的名义下,自由应是最大限度的,而限制应是最小限度的 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自由原则与公共利益的冲突问题开始显现,学界开始考虑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观点放弃了传统关于“公平正义”直觉上的概念,进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定义公平正义,分别在对个人、社会和公共利益的安全与保证中和社会团结中发展了正义和社会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 我们国家法律体制下的公平正义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目前我们官方对于“公平正义”的最准确解释,强调各方面利益之间的均衡,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刑法学上的“公平与正义”。 公平与正义体现为程序上的公平和实体上的正义,前者是司法的依据,后者是立法的目地,因此刑法学范畴内,我们讨论公平正义,往往是涉及到更具体的法律实用问题,例如主要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规则的立法目标与法律规则的实施保障之间的关系,即立法上的公正和司法上公正之间的关系。 二、在刑法学上“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体现。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刑法第3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两重价值 一是强调犯罪及其刑罚的法定性,体现法律的权威和国家对危害社会行为的定罪处罚权; 二是强调非罪行为的自由性,即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两个注意点 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对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特征和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对于刑法规定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的犯罪,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指导具体的定罪量刑活动,这对于弥补立法之不足,统一规范和指导司法实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明宝案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案 2009年6月30日晚上,从事建筑工程承包的张明宝与朋友在南京江宁区金盛路吃饭并饮酒后驾车回家,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6辆机动 车,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经交警鉴定,张明宝属醉酒驾驶,事发时血液中酒精浓度高达381毫克/100 毫升。2009年7月15日,张明宝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交通肇事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