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新和大伾山之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德新和大伾山之二

刘德新与大伾山之二(霞隐山庄——禹王庙) 韩礼良 霞隐山庄(赢壶天) 霞隐山庄:又称“阳明书院”、“瀛州道院”、“赢州别墅”,又叫“赢壶天”,简称“瀛壶”。山门横额曰“霞隐山庄”,系萧亮飞手书。可惜如今只有雕门楼一间,留有残垣断壁,石坊一座。 进山门有石坊一座,小巧玲珑,保存完好。石坊横额题“到此清心”,背面题“引人入胜”。并有对联:“浮丘路接丹丘路,卫水源通弱水源”;“瘦黄穿石窍,古蔓绕松身”;“岩前炼石云为质,栏外流泉月有声”。 霞隐山庄 中华民国三年 肖亮飞书 附注:萧亮飞 萧亮飞,字雪蕉,清末民初以诗词书法享誉开封,与朱祖谋、黎献臣等酬唱诗坛,人称夷门十子。著有《千一楼诗草》、《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等;书法亦深有造诣,今浚县大伾山上摩崖刻石有其传世书迹。 “到此心情” 清 绍诚 赢州别墅对联 “岩前炼石云为质,栏外流泉月有声” 瀛州别墅位于吕祖祠南,属于道家文化。道家在此炼丹,火光熊熊,烟云缭绕。 至于道家的栏外,就要凭着读者去细细品味理解了。就在大伾山瀛州别墅道家炼丹的范围之外,一汪泉水清流,尤似如水的月光,月光原本是无声的,但“流泉月”却是有声音的,“栏外流泉月”的声音在炼丹的道家听来好像就是天籁之音。 “到此心情” 大伾山阳明书院“到此心清”坊,坊额及对联“瘦黄穿石窍,古蔓络松身”及崖壁上 “岩前炼石云为质,槛外流泉月有声”均为绍诚题写。 刘德新与大伾山之二(霞隐山庄——禹王庙) 韩礼良 绍 诚 绍诚:满州人,镶白旗籍,姓马佳,字葛民。别号“云龙旧纳”。清光绪、同治年安安徽布政使,工书善画,而且对联工稳高古。光绪十四年(1888)进京叙职时登大伾山留下墨宝。其隶书,宗法汉碑,融楷书于其中,长撇大捺,书有中清代邓石如、赵之谦隶书韵致,自成一家。《中国历代画家人名辞典》有传记。 阳明书院(清迁建) 明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送本地名臣王越的灵柩来浚县安葬时,见此风景秀丽,便在大伾山上讲学,由于听着甚众,后在此建书院以课诸生。 阳明书院系吕祖祠建筑群之部分,院内有“三丰啸台”为明初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张三丰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珑 ,完整无损,坊横额一面书“到此心清”,一面书“引人入胜”。  阳明书院 (清迁建) 东门面对陡壁悬崖,摩崖题记遍布其间,诸如“旧地重游”、“瞻彼淇澳”、“千仞岗”等等,内容丰富,字体苍劲隽秀。 崖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入夏积水于此,明丽如镜。据云:“池中沿崖下有一水泉,虽小且水流时断时续,后干涸而泉绝”。院内古柏参天,诗词歌赋之碑碣林立,颜、柳、欧、赵各具风格。北墙壁嵌有刘德新书之“似瀛洲”硅刻。院内存有王守仁(号阳明)的“大伾山赋”,“大伾山诗”和王阳明画像碑等石刻。故后人称之“阳明书院”。 萧惟豫 (明末清初 1618年) 清贫官吏清白词臣“萧惟豫” 萧惟豫,字介石,号韩坡,生于崇祯九年。顺治十五年进士,十七年江西典右正主考,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封文林郎。康熙二年授内国史院侍读,直隸武乡试正主考,提督顺天等处学政。幼时聪明好学,素重视自己的气节。成年后先后考取举人、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内弘文院编修,封文林郎,先后为江西典试正主考、直隶武乡试正主考、内国史院侍读、提督顺天等处学政等职,可谓德州的高官明吏。 萧惟豫品学兼优,贤能称职,洁己惜士、秉正无私、奉公克己,深得皇帝器重,为此,皇帝曾下旨对其进行表彰。 清贫官吏清白词臣“萧惟豫” 萧惟豫崇尚理学是没有疑问的。他的叔祖萧汝芳,是明朝理学名臣,萧惟豫很是崇拜。在今河南浚县大伾山,尚存有王阳明和萧惟豫的诗刻。 王阳明诗:“晓披烟霞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出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晓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南北极,高秋更上五云看。” 在近旁,有萧惟豫依韵唱和的诗刻:“辟成仙洞伾山峦,学得长生耐岁寒。镗煮黄粱才入梦,津移白马不飞湍。双凫驻足烟霞廻,一袖披肩宇宙宽。 为爱林丘归辔懒,蓬瀛漫向海波看。” 清贫官吏清白词臣“萧惟豫” 由此,是否可以判定,萧惟豫是主张“王学”的。   正是因为厌恶官场 ,同情平民的思想,使他致于“聋瞆”,而寄情于山水、友朋之中。  从他的诗里可见,他一生中,江南北国一至再至。负米走千里之外,住宿于寺庙之中。其间山川閲历,风雨感兴,友朋赠答,触物流连,取其适情怡性者,时有吟詠。顺便也结识了一些僧人。或则品茶吟诗,或则谈经论道,别有一番情趣。 盛绍汉 民国 1946年 附:盛绍汉 “还我河山”、“日月重光”两方题字,因其下面原刻题记被摩去,现在已看不出书题者和书题时间。 据传为国民党政府县长盛绍汉重新占领浚县时所题,因其下题记中有反共内容,浚县解放后被摩去。此事距今只有60来年,许多见证人还健在,信应不虚。 盛绍汉当国民党政府县长期间,只有两次占领浚县城。一次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