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十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十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十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18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单科·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解析】照片人物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未涉及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1949年3月”不符,故B项错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C项正确;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1949年3月”才“萌生着”,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变革 【解析】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表现出了当时的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4·浙江卷·16)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图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 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甲图中清初期的“剃发蓄辫”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饰,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剪辫”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两幅图充分说明习俗变迁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D项。 【答案】B  4、(2014·浙江卷·17) 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初某报截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答图表类题目时,需留意图片中的信息。从题干“某报截图”说明与出版印刷业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从图片中“求婚广告”可获取广告业和婚姻习俗变迁的信息,故B、C两项正确;图片反映不出“世界文明之演进”的信息,故本题选择D项。 【答案】D  5、(2014·安徽卷·13)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解析】本题以《申报》刊载的近代社会习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报纸中既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态度“金钱浪掷轻利权”,即不赞成这种时尚。A项表述片面,予以排除; B项着西装主要在城市中,并不是普遍现象,故予以排除;C项表述太过绝对。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  6、(2014·北京卷·17)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提供的信息看,墙上悬挂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①④无法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片中的人物剪去了长辫,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照明已经使用了电灯,反映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故选B项。 【答案】B 7、(2014·福建卷·15) 旗袍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