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全球青少年欺负行为及其症状的跨文化研究.PDF

关于全球青少年欺负行为及其症状的跨文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全球青少年欺负行为及其症状的跨文化研究.PDF

关于全球青少年欺负行为及其症状的跨文化研究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4.03.007 关于全球青少年欺负行为及其症状的跨文化研究 周华珍 周若曦 摘要:青少年欺负行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年来呈现跨文化研究的趋势。但由 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者对“欺负”有不同的表述。采用各国研究者共同参与制定的欺负术 语,并运用HBSC① (即Health Behavior of School-aged Children的英文简称,意为在校青少年健康 行为)研究中有关欺负行为的研究结果,研究2009/2010年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中207,334名在校青少 年欺负行为与身心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受欺负青少年的比例差异较大,年龄、性 别、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受欺负的程度有较大影响。受欺负青少年每周会出现身体症状(头痛、胃 痛、背痛、头晕)和心理症状(坏脾气、感觉恍惚、情绪低落、难以入睡、早上疲倦、感觉被排斥、 寂寞、无助),43个国家和地区中青少年的12个身心症状与欺负行为之间有着持续而强有力的联系。 关键词:青少年;欺负;术语;症状;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C913.5;D4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3-0045-07 全球范围内欺负行为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因受欺负而引起的一些 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欺负他人是通过侵犯进攻行为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权力[1]。它被界 定为带有敌对意图、导致压力上的差异[2][3]。不断进行的欺负行为奠定了权力关系:施行欺负行为的 人壮大了自身权力,而受欺负的人失去了自身权力,受到欺负的青少年保护自己的能力愈来愈小。 受欺负者可能面临像抑郁和焦虑(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自杀)那样一系列的问题[4],也更有可 能具有内在化的问题、避世行为和学业困难(拒绝上学、成绩不好及退学)[5]。受欺负与交友能力 [6] [7] [8] [9] 差及孤独感 、对学校的看法差 、身心症状 和药物滥用水平较高 相关。受欺负的影响严重,也 有可能在稍后的青春期和成人期继续延续下去[10],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能够显著增加成人期抑郁 症发生的可能性[11]。因此,研究受欺负者的身心症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欺负概念的界定 (一)欺负的定义 1973年,海涅曼(Heinemann)最早使用挪威语中的“mobbning”一词来阐述“欺负”现象,在 他看来这是一种“突然发生并突然平息的群体反对个体的异常暴力现象”,他把研究范围限于群体 反对个体的行动。1996年,尼德尔(Niedl)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与“mobbing(聚众包围)”概 念类似的使用。1978年,欧维斯(Olweus)首先使用了“欺负”这一术语,随后他于1993年把概念 延伸到包括强壮儿童对弱小儿童一对一的系统性攻击行为。 早期欺负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强调肢体欺负,单个或多个欺负者对受害者进行直接的言语辱骂。 但1992年伯尤克齐维斯特(Bjorkqvist)和他的同事在芬兰做研究时,把直接的肢体攻击(如拳 打)、直接的言语攻击(如取外号)和间接攻击区分开来。间接攻击是以一定程度上的转移本质和 利用第三方当事人为特征,其主要形式有说长道短、传播谣言,以及社会排斥(故意不让某人加入 基金项目: 该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189070604) 的成果。 作者简介:周华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健康行为问题; 周若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45 《青年探索》 2014年第3期 双月刊·总第188期 YOUTH EXPLORATION 某个群体)。此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