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
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
所谓“常朝”或“视朝”,就是臣下定期朝见君主,议论政务的意思。秦汉以来,“常朝”一直是国家最高政务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东汉的“视朝”,唐代的“常参”、“仗下后会议”、宋代的“内殿起居”,清代的“御门听政”等。众所周知,元王朝是蒙古贵族入主中原所建立。关于元朝时期有无“常朝”,学者们不乏争议。周良霄、张帆等依据元人王恽、马祖常的说法,认为元代不行常朝 。杨树藩《元代中央政治制度》一书,又提及“内廷会议”的存在 。元代究竟有无“常朝”?如果没有,国家最高决策的基本方式如何?如果有,它又是以怎样的形态运作?它与汉地王朝传统的“常朝”相比,又有什么样的特殊性?
笔者拙见,有元一代,虽无汉、唐、两宋等王朝式的“常朝”,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大臣参与的御前奏闻仍然是常见的中央最高决策形式。或者可以说,御前奏闻相当于元代的一种特殊“视朝”。本文钩沉索隐,试对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问题略作考述辨析。
(一)御前奏闻的缘起和普遍存在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作为蒙古草原古老传统的忽里台贵族会议,盛行于蒙古国时期。而皇帝主持、若干枢要大臣出席的御前奏闻,又是窝阔台朝初见端倪的。
《元文类》卷五七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云:“宣德路长官太傅秃花失陷官粮万余石,恃其勋旧,密奏求免……仍敕今后凡事先白中书,然后奏闻……中贵苦木思不花奏拨户以为采炼金银、栽种葡萄等户,公(中书令耶律楚材)言:太祖有旨,山后百姓与本朝人无异,兵赋所出,缓急得用。不若将河南残民贷而不诛,可充此役,且以实山后之地。上曰,卿言是也。又奏,诸路民户,今已疫乏,宜令土居蒙古、回鹘、河西人等与所在居民一体应输赋役。皆施行之……回鹘译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首引回鹘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定……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啗,上亦颇惑众议,欲令试行之。公反复争论,声色俱厉。上曰,汝欲斗搏耶?”
碑文所言“中书”,即窝阔台三年设置的掌管征收赋税、宣发号令及内外奏闻诸事的官署之一,其前身即大汗位下侍从官必阇赤。“中贵”乃怯薛执事官的代称。从窝阔台汗“今后凡事先白中书,然后奏闻”的敕令和苦木思不花、耶律楚材围绕着“拨户”的奏议及“卿言是也”的谕旨,不难窥知,大汗听取中书令(必阇赤长)、怯薛的进奏而做出相应决策以及中书专司内外奏闻制度,此时已基本形成。除了上奏,耶律楚材还在窝阔台驾前驳斥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甚至“反复争论,声色俱厉”,有“欲斗搏”之态。既然是“争论”且“欲斗搏”,当时肯定有奥都剌合蛮等辈在场陈述其扑买课税的意见,参与争论的臣下不止二三人。所以,上述史实可以视为蒙古国时期若干枢要大臣参与的御前奏闻的雏形。尽管它尚不成熟和完善,但在参加人非宗王身份、其职司非平等议政而以下对上的奏闻为主,大汗重在听取上奏和下达谕旨等方面,已经显露出与忽里台贵族会议的明显差异。
元朝建立后,御前奏闻逐步成熟,随着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相继建立,参与人员也多以省院台大臣为主。王恽《中堂事记》说,中统二年(1261年)四月六日“诸相入见”,“因大论政务于上前,圣鉴英明,多可其奏”。十三日,“诸相入朝,以议定六部等事上闻,纶音抚慰,大允所奏,曰:向来群疑,焕然冰释” 。世祖朝以后,仍经常有“奏事内廷”,“廷臣奏事”,“凡省台卿监奏事……奏已,上或有所可否”之类的记载 。以上记录,虽然比较零散简单,但大体包含了若干大臣奏事和议论政务,皇帝“有所可否”、乾纲独断等基本内容,故不失元朝时期御前奏闻的概括描绘。
除了上述记载,元代御前奏闻的史实更多的保存在《元典章》、《南台备要》、《秘书监志》等官方文书中。为充分利用此类资料,尽量克服因缺乏系统完整史料描述而引起的困惑,笔者搜集了51例《元典章》等官方文书史实记录,特制《元代御前奏闻相关情况统计表》如下:
元 代 御 前 奏 闻 相 关 情 况 统 计 表
时 间 举办
次数
怯薛番直
地点场所
上奏大臣所属官署
怯薛执事陪奏
奏闻内容 皇帝圣旨详略
史料出处
世祖至元十年到三十年
十四次 也可怯薛七次,安童怯薛三次,察察尔怯薛一次,阿都台怯薛一次
大都上都宫殿六次,巡幸狩猎途中营地四次,火儿赤房子里一次 中书省及尚书省官三次,枢密院官一次,御史台官二次,宣政院官一次,秘书监官三次 怯里马赤三次,速古儿赤三次,火儿赤二次,博儿赤、昔宝赤、必阇赤、札撒固孙各一次 行政三次,军事一次,司法一次,儒学和秘书监事务五次,监察二次,驿站一次 详细九次,简略五次 《元典章》、《经世大典?站赤》、《秘书监志》、《庙学典礼》
成宗大德九年 一次 忽都答儿怯薛 上都水晶宫 宣政院官 禁丝织佛像货卖 详细 《元典章》
武宗至大二年
二次 也可怯薛一次,只儿哈郎怯薛一次 大都宸倾殿西耳房、玉德殿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