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十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高的十月

高高的十月 訾非   我要讲的是许多年前的事。   六、七年前,我曾经打算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写下来--那阵子我想当个作家。可是当年生活变化得很快,我几乎来不及写点什么。现在终于慢了下来,但在我已经全然没有了当作家的冲动。我只想和你聊聊天,聊聊从前的事、从前的人.......。   你或许能将这些汇集成一部小说,甚至添油加醋弄成面目全非,没关系--谁又能保证我的记忆是忠实可靠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忆是个艺术家,而且是个过分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在我向你讲述的时候,这个艺术家也在顷刻万变地修改着他的作品。这作品永远都不能完成,从底色、背景到意义都始终经历着流变。   除了记忆这个艺术家的手脚,还有遗忘。有一种遗忘是最不可能弥补的,甚至想象力也拿它没有办法,那就是对情绪的遗忘。比如这些天,我一直试图追忆一个情绪:那是二十年前,我离开梅村的祖母,去涂门我父母身边继续我的小学。离开梅村那天,我坐在一辆手扶拖拉机的后斗里,被乡间小路颠得六神无主。祖母立在村口,并不挥手,而是站成一株枯瘦的老树。我想朝她招手,却不能--我得双手抓牢跳荡摇摆的拖拉机以免被摔出去。就在这时,拖拉机忽然停了,我就拼命大哭起来......。现在我试图重温那种悲伤,却不能成功。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细节清晰无比,可是那悲伤,却不能因此而被恢复。现在我只感到淡淡的忧愁,这忧愁聊算悲伤的影子,却不是悲伤。那悲伤我已经丢了,我甚至担心它就此永远地丢掉了,尽管我确信它存在过,就像我确信我一度生长在另一个地方,活过另外一种生活。我甚至还记得,就在几年前,那悲伤还招之即来,时而是在梦里;时而是在秋天的雨中。一个人一旦丢失了那份悲伤,他就不能将那个悲伤故事原原本本地叙述给查你,哪怕他对每个细节的记忆都准确无误。   这样一种遗忘,每增加一个,就多了一层空虚,如同失掉一叶肺,你听到空空的回声,感到自己正从里面一块块消失......。   那么现在我想跟你聊聊我二十出头时的一段生活,主要是在高桥镇的那一段。那些事件,尤其是事件所伴随的情绪,还没有被遗忘淹没,它们仍然清晰可辨。我想趁那些五味杂陈的滋味尚未消失前将它们叙述出来,以拖延这种遗忘。我知道这并不能阻止遗忘,充其量延缓遗忘罢了。和遗忘赛跑,谁都没有指望获胜。但是,每个接近三十岁的男人,大概都会试着和遗忘赛一回跑,将过去的事件重温一下,找个人聊聊,如同七岁上学前分送儿时的玩具,十七岁出门远行前遣去少时的书籍。而这一次重温之后,他前面要走的路将会耗尽余生......。   你和我有不少类似的经历,你也有你的农村童年、你的城市生活、你的教师生涯,我猜想这正是我们能一见如故、并且聊起过去的原因。你要是把我所讲述的写成一部小说,或许你能驾轻就熟。那些事件算不了什么,如果当我讲起我的生活,你感到似曾相识,但愿你觉得这是有福......。 --赵(一九九九年秋) 叙述人:赵 记录及改写:訾非 第一章毕业歌   1   配   一九九二年夏天,我二十出头,从江南N城的一所师范学院大专毕业,被系里一脚踹回故乡B省的涂门市,再被分到离涂门四十几公里的高桥镇当了中学教师。   当年我是极不情愿地被踹回涂门的--我本打算赖在那个著名的N城。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我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喜欢大城市,越大越好,我扎在人堆里就像鱼儿落进水里。有人说我这个毛病是小时候在农村玩扎堆游戏落下的--我看差不多。小时候我的确是在农村--真正的偏远的农村--长大的,九岁才回到我的出生地,B省的涂门市。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是说小时候被投身革命工作的父母送到乡下抚养,长成个泥娃子又被送回城里,永远以家为敌却又极爱凑热闹。   我喜欢大城市,比真正的城里人还喜欢。我喜欢人们熙熙攘攘在周围走动,喜欢光鲜花哨的商业大街,喜欢经过音像商店门口时听到震耳欲聋的DISCO音乐或着忧伤霏靡的流行歌曲。走在摩肩接踵的大街上,我总是一身轻松、喜气洋洋。   我巴望留在N城还有另一个原因:我跟同班同学雅文已经相好一年多了,人家是大城市的宝贝姑娘,要她随我去高桥镇是想都不用想的。雅文也说得很清楚:要是你回B省,咱们就一刀两断!   我被母校踹到了高桥镇中学,只因为我是B省人,而B省又恰好是一个穷省。毕业分配时,学校的政策是:来自A、B、C三穷省的学生,统统回家;其他省人,爱上哪儿上哪儿(双向选择)。依照这政策,我就得乖乖回B省。这狗屁政策被执行得十分认真。你若是来自ABC省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你能另辟蹊径,走一些神奇的门路,否则你只好听任分配了。现在想来,毕业分配这个词实在性感得紧--分而配之。XX师范学院,二流配种站。   直到毕业前我才知道分配政策,于是去找系主任。那天系主任大人正坐在系办公室的一台老掉牙的286电脑前打字,听我说明来意,头也不抬地问我:你是优秀毕业生吗?你是学生会干部吗?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