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直肠注入治疗
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 0300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临床常以发热、鼻塞、咽痛,扁桃体肿大、充血化脓为特征。由于本病70~80%为病毒感染,中医辨证论治常有显效,但由于小儿服药困难,因此,我们对部分病例以辨证处方为基础,采用直肠注入法,获得显著疗效。1 基本证型及处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位在肺卫及咽喉,病因以六淫之首风邪侵袭为主,常夹寒、热、暑、湿之邪,或内生湿热毒邪、或食积化热上攻。 本病病位发病初期多在卫分,进而可入里化热进入气分,在卫分阶段虽有凉、热之别,但热证明显多于寒证,这是由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决定的,及小儿体质化热也有一定关系,一但化热入里,须按热证论治。 温病大家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寒疫论》中早有明示,认为“不论四时,或有是证,其未化热而恶寒之时,则用辛温解肌;既化热之后,如风温证者,则用辛凉清热,无二理也。”1.1 邪热在表主症: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微恶风,汗出,咽痛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偶有咳嗽,口中气温,大便干。舌质红苔厚或黄厚,脉浮数。治法:辛凉清解。方剂:银黄双解汤(经验方)银花12g,连翘12g,黄芩12g,栀子12g,薄荷6g,蝉衣10g,杏仁6g,玄参10g,丹皮6g,枳壳6g,熟军6g,陈皮6g,炒莱菔子10g,甘草3g。方解:方中银花、连翘辛凉清解,散肺卫之邪热;黄芩、栀子苦寒解三焦之热毒,为君药。蝉衣、薄荷助银翘疏风散热,清头目,通鼻窍、利咽喉;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为治疗咽喉红肿疼痛之要药,且能防邪热伤阴,丹皮清热凉血;杏仁味苦,性微温,入肺、大肠之经,“可升可降”,可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为臣药。 枳壳伍熟军可行气通便,祛胃肠之积热;陈皮、炒莱菔子性味平和,可消食化痰,顾护脾胃为佐药,甘草和中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解表清里之功。加减:体温38.5℃以上者可及方中加生石膏;舌苔厚腻者加滑石、石菖蒲;有痰,咽部不清利加天竺黄;扁桃体化脓加桔梗;音哑加木蝴蝶;大便不干去大黄,大便溏泄去枳壳、大黄、莱菔子,加茯苓、焦山楂。1.2 热郁胸膈主症:高热(体温多在39℃左右),烦躁,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化脓,部分患儿可伴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指纹紫。治法:凉膈泄热。方剂:凉膈清气液(经验方)栀子12g,黄芩12g,连翘12g,玄参15g,丹皮10g,赤芍10g,僵蚕12g,蝉衣10g,大黄6g,枳壳6g,炒莱菔子10g,甘草3g。方解:方中栀子、黄芩性味苦寒,直折上中二焦之热,玄参解毒利咽,凉血滋阴,为君药;辅以连翘、僵蚕、蝉衣疏风透表;丹皮、赤芍入血分,以截断病势,凉血清热;佐以大黄、枳壳、莱菔子通泻大肠,釜底抽薪;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凉膈泻热通腑,疏风透表化积之功。 该方着眼点为上、中二焦火热炽盛,上有无形之邪热,中有有形之积滞。故治以凉膈泄热,行气化积,起到清上泄下,表里同治的作用。而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该方对细菌内毒素及化学性致热大鼠有明显退热作用,能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加减:高热持续不退可以生石膏,羚羊角粉;大便秘结呈球状加玄明粉;咽喉、扁桃体化脓严重者加桔梗、天竺黄、冬瓜仁。1.3 脾胃积热主症:发热,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或化脓,纳差恶心,甚则呕吐,口疮,口气臭秽,脘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数,指纹紫。治法:清脾泻热。方剂:清脾泻热颗粒(经验方)藿香3 g,栀子12g,生石膏15 g,黄连6g,丹皮10g,陈皮10g,苏子15g,焦查12g,焦槟榔12g,大黄6g,枳壳6g,甘草3g。方解:本证系内有积滞、郁而化热、上攻咽喉所致,所谓标在咽喉、本在脾胃。方中栀子、石膏清脾泻热,黄连、丹皮凉血解毒,四药共除上焦之火热郁结,以治其标;槟榔、焦查消积磨脾,大黄、枳壳推荡积滞,四药共除中焦之食热郁结,以治其本。以上两队药物,标本兼治,为方之主辅。 其方更兼枳壳理气宽中,苏子降气通便,陈皮行气止痛,藿香芳香醒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佐治副证而不离脾肺之地,可谓照顾周到,简洁明快,为方之佐使。本证局部虽有红肿化脓之变,但究其病机仍在脾胃气分,故清其气、通其腑,其证可愈。加减:大便秘结呈球状者加玄明粉;咽喉、扁桃体化脓严重者加天竺黄、冬瓜仁、瓜蒌;舌苔黄厚腻者加天竺黄、石菖蒲、滑石。咳嗽加杏仁、桔梗。2 药物制备 以上三方剂量适用于7岁左右儿童,临床可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适当调整剂量。用东华自动两煎煎药机,煎煮浓缩为50ml备用。3 注入方法 根据小儿年龄、用药量,选用20ml或50ml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取药液,温度以35℃为宜,接入直肠滴入导管,或一次性导尿管(单口)。患儿取侧卧位,由肛门插入直肠10~15cm左右,缓缓推药即可。直肠注入给药的速度基本上及肌肉注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前田京子的手工皂(Maeda Kyoko's Handmade Soap).doc
- 动画专业术语英文对照(Animation terminology in English).doc
- 动画制作流程(Animation process).doc
- 动词的时态(下)(Tense of verbs (lower)).doc
- 励志为未来(Inspiring for the future).doc
- 励志经典啊(Inspirational classics!).doc
- 励志奖学金申请书例文(Scholarship application example).doc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区分(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bor relations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doc
- 劳动法1(Labor law 1).doc
- 劳动经济学(Labour Economics).doc
文档评论(0)